文/毛启盈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自从2000年确立以来,每年这一天,全世界和我国各地都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创新和创造以及知识产权的维护。和2011年主题“设计未来”有异曲同工之妙,2012年的主题是“天才创新家”。

天才创新家

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联想到是人物的传奇故事。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天才创新家”这个庆祝主题之,WIPO网站中写道:不论是艺术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在每个伟大创新的背后,都有人的故事——一个因为个人的好奇、洞见或决心而开辟新道路的故事。

莱特兄弟童年时对飞行的着迷使我们有了会飞的机器和航空旅行;巴斯德孜孜不倦的探究推动了疾病预防科学的发展;屠呦呦对草药疗法坚持不懈的分析,产生了拯救百万人生命的疟疾疗法;乔布斯让数字技术更简单、可以为每个人所用的雄心,开创了个人计算——并在三十年后奠定了娱乐方式的新典范。天才创新家的名单很长很长,写满人类的才智与创造。

此前,2011年11月份,《计算机世界》报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大学等机构,对平板电脑市场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调查,并走访深圳中兴、华为以及诸多中小企业,为其普及知识产权以及专利法律法规,面对面交流知识产权问题。通过市场调研,得出结论,不仅仅是个人,每一个企业围绕知识产权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为此,《计算机世界》报将在4月23日(全球知识产权日前)推出大型封面报道“知识,产生话语权,大国崛起的故事”,全面揭秘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背后的故事。

中兴崛起并非偶然

2012年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中兴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包括中国移动、中兴、华为、大唐在内的中国通信行业国内外专利超过12万件,中兴以超过4万件国内外专利占中国通信业的1/3;在中国通信业2万多件国际专利PCT申请量中,中兴以近万件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到一半。

中兴、华为、中移动无一例外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标志,这些硕果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寒,中兴能够坐上第一把交椅并非偶然。

其一,企业领袖对于创新的认识史无前例地得到了提高。例如,排名第一的中兴董事长侯为贵。早在2008年8月,笔者曾经撰文《为什么中兴的成功并非偶然? 》记述了侯为贵对中兴成功的秘诀之一:技术看市场“脸色”吃饭。当年,中兴已经拥有1万多项专利,每年的技术研发资金达到30多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公司收入10%),完全可以像高通一样靠专利吃饭。这是为什么?

其二,重视知识产权的质量,也就是与市场的粘合度。“90%以上的专利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术”,用侯为贵的话说:“单纯靠技术取得突破的企业是很难生存的,也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企业是市场驱动型的,中兴也不例外。尽管中兴的技术强大,但却并不是以技术革命占领市场,因为技术革命毕竟是非常稀少的,而且技术发展非常快,必须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其三,走向国际化,重视专利的法律争执。通信业是新兴技术,交叉授权的现象比较繁杂,因此争议较多。在国际上,苹果、三星、HTC官司不断,中兴、华为、爱立信2011年曾经因此闹得非常热闹。究其原因,中兴、华为在国际上话语权逐渐增强。当年中兴曾将TLE扩张到了爱立信的老家瑞典,在欧洲10家顶级运营商的集团系统设备的市场上,中兴已进入了9家。今天在欧洲、非洲、澳洲日益威胁到了欧美大企业的利益。如美国、澳洲政府对华为不断挑事。

应该冷静看待专利大战

此前,我曾经撰文《应冷静看待专利大战》。目前,业界在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问题上仍然有争议,认为多未必是好事,苹果专利数量并不多,但是拥有全球第一的iphone手机。但是,没有专利谈知识产权更是海市蜃楼,纸上谈兵。

首先,申请专利尽管不是制造核武器,就是防身之用,你敢起诉我,我就起诉你。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华为在2011年的研发经费也以超过200亿人民币仅次于国有企业中石油。如此巨大的专利投资应该有回报,而不能只是防御。我在微博中说,从排名的情况看,地区由深圳领先,在产业领域为通信IT业领先,那是因为‘中华’领先。如果没有这两个企业,其余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多少?

其次,没有专利数量在国际上寸步难行。谷歌开出12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摩托罗拉手机是为什么?不是为了进军硬件市场,而是其庞大的专利携带者。苹果就是因为太不重视专利的问题,深圳一个企业的ipad商标讼诉也能让其头痛不已。至于其它方面的侵权官司就更多了。国内炒得火热的小米手机,据说在国家专利局网站上只有三个专利申请。看来小米是不想国际化了?我想未必。因为国际专利大户只宰杀肥牛。所以,我建议通信领域日进三亿的中国移动,除了TD,LTE,更应在浏览器和操作形态上再投入。而不能让中华这样的转型企业打头阵了。

最后,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专利市场转化率问题。专利不仅是活生生的产品,而且还能防御潜在市场陷阱。在专利和市场结合上,中兴华为成果转换非常成功。在面对国际讼诉上,游刃有余。由于整个产业链都在转型,国际制造商巨头一个个倒下,而中华两企业仍然被欧美视为眼中钉,肆意排斥,就是因为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让专利大国无懈可击,只能动用国家机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