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冀 史翔宇 徐利君 邓超 石海威(刊登在《创业家》第七期)

活着,是电商当下最幸福的事。

泡沫最凶的时候,一个普通经理敢要价月薪6万,这种金钱游戏谁还玩得起?

当浮华褪去,神马流量、转化率都是浮云,你手里的现金才是上帝。

这半年来,哪些电商拿到钱了?算起来寥寥无几。“现在拿钱难于登天”,一个VC的投资经理对《创业家》说,“就算是拿到钱,电商也不敢轻易砸了。”

为了活着,电商们首先压缩成本。没钱的时候,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减少广告、裁员、砍掉SKU,还有什么不能裁的?但“收缩”的滋味不好受。减少广告投放固然省钱,而中国网购用户的转移成本很低,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品牌营销支撑,用户会很快流失。于是,电商们更加重视病毒营销,靠精准运营来提升转化率。

除了节流,电商们也在尽力开源,想方设法提升毛利,比如许多团购网站增加了实物邮购业务,一些电商更重视通过线下手段来拉动线上的销售。

艰难过活的同时,电商都在企盼来年。“估计到明年一季度,行业就会回暖”,一位电商创始人如此判断。但春天真的会按时到来吗?经过了团购的疯狂和泡沫的破灭,投资人也多了份冷静,资金也开始向传统项目回流。

“如果把做电商比喻为跑步,那么它既不是短跑,也不是长跑,而是中长跑”,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电商最佳的状态是“持续稳定发展”,而不是像高朋、拉手、窝窝团那样的“大跃进”。

电商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赚钱,以前大家烧钱、拼命砸广告、做大规模,背后的逻辑是“剩者为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捱到回暖那天,这样的生存逻辑还会依旧吗?

下面的100家电商,均有近两年内的融资记录,我们挑选它们作为调查样本,通过综合考察业务规模、财务数据、资金链情况、以及团队近况,来描绘其生存状态。

“★”的数量代表了不同的健康状况,具体含义如下:

★★★★:状态尚好,各方面运作正常

★★★:马马虎虎,有一定的特色,但短板同样明显,尚能生存

★★:比较危险,经营遇到困难,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奄奄一息,业务停滞并难有起色,濒临破产倒闭

已经死亡:不多说了,向它们默哀吧

团宝网办公区一片狼藉
团宝网办公区一片狼藉

它们已经死了

1、乐酷天

生存指数:已经死亡

创始人:百度、乐天合资

成立时间:2010年4月

主营业务:综合类百货

融资记录:2010年4月,百度/乐天,5000万美元

乐酷天今年4月宣布倒闭,共亏了1亿多元。该公司的CEO、COO、CTO均为日方代表,内部沟通效率不高,很难达成统一决策。另外,百度的入口也并没有形成有效率的转化,超大品类而非时尚奢侈的模式也被认为没有很好利用百度的搜索价值,最终双方矛盾加深,百度于去年年底停止对乐酷天的流量导入。

2、团宝网

生存指数:已经死亡

创始人:任春雷

成立时间:2010年4月

主营业务:本地服务类团购

融资记录:A轮:2010年4月,220万美元;B轮:2011年2月,2亿元人民币

团宝网是国内采用Groupon模式的团购网站,曾经借着Groupon入华的声势,在其筹备期大投分众广告,一跃进入第一阵营。然而,团宝网的增长方式过于激进,在拿钱不多的情况下,贸然在央视砸广告,去年年底现金烧光后,VC拒绝追加投入,业务顿时崩溃。任春雷被认为很难相处,行业内树敌太多,他在上海注册的新团宝和原公司没有任何股权关系。

它们奄奄一息

3、耀点100

生存指数:★

创始人:吴毅明

成立时间:2009年1月

主营业务:鞋服类

融资记录:A轮:2009年8月,启明创投,4000万美金;B轮:2010年5月,百度/达芙妮,6000万元;C轮:2011年8月,英特尔,1000万元

从破产转让到老板跑路,耀点100半年来一直“谣言”不断。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鞋服类电商共经历了包括达芙妮、百度在内的三轮融资,最终被曝烧掉3亿元。其初创人员来自台湾,但并没有采用台湾电商惯用的成熟模式,其平台自营和代销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对供应链必须有强大的整合与把控能力,而仅依靠达芙妮等有限的鞋服供应商显然远远不够。此外,重广告、轻物流的做法也降低了耀点100的口碑。

4、阿丫团

生存指数:★

创始人:黄治华

成立时间:2010年5月

主营业务:本地服务类团购

融资记录:天使轮:2010年5月,盟动力资本,1320万元;A轮:2010年6月,山西财团,1.1亿元

阿丫团主要从事女性服饰、化妆品的团购业务,很少有本地服务,自2011年下半年起基本处于停止运营状态,目前只有女装等频道在维持。2010年6月,阿丫团获得1.1亿元融资,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据称,当初投资人为了做阿丫团,在北京三环买了两层办公楼,后阿丫团亏损,但两层办公楼赚钱了。

5、高朋网

生存指数:★

成立时间:2011年2月

主营业务:本地服务类团购

融资记录:A轮:2011年2月;云锋基金/腾讯,金额不详

高朋网由美国最大的团购网站Groupon与腾讯合资成立,前期通过砸钱获得很多用户,但运营跟不上,腾讯系和欧美系员工的争斗也造成了很大内耗,市场部VP因抽奖造假被干掉。高朋网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各地建分站租赁核心地段高档写字楼,费用是普通团购网站的数倍。在前期融资消耗殆尽后,高朋网的业务拓展仍然偏软,难以与本土“狼群”竞争。6月26日,高朋网宣布与F团完成合并重组,证明了外资背景的团购在中国水土不服。

它们比较危险

6、尊宝网

生存指数:★★

创始人:仇文彬

成立时间:2007年1月

主营业务:综合类百货

融资记录:A轮:2010年1月,阿里巴巴,1000万;B轮:2011年3月,凯欣亚洲/阿里巴巴/汉韬投资,金额不详

上家为电子商务代运营提供商宝尊电商,其所标榜的“与众多品牌商直接合作,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在现实中未显现竞争力,反而有一些“冷门”品类无法比价。实际上,由于各品牌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的定价冲突,宝尊并没有享受到价格优势,同时受到代运营的局限,其品牌结构和商品类别都不健全。与同类电商相比,尊宝网的用户黏性不高。

7、买买茶

生存指数:★★

创始人:马玉峰

成立时间:2010年10月

主营业务:茶叶

融资记录:A轮:2011年10月,深创投/山东高新投,近亿元

买买茶线下拥有115家连锁店、两家大型茶叶加工厂及2000亩茶园,模式为“门店+上游茶园+电子商务”,同时也采用品牌买断与联营定制的方式运营。由于茶叶是非标准化产品,传统选用习惯对销售影响较大,线上销量并不佳。也买网从去年10月份起已开始缩减也买茶运营,运营方华夏茶联拥有自己的产业链,但找到恰当的赢利模式是关键。

8、空间网

生存指数:★★

创始人:庄帅

成立时间:2011年10月

主营业务:家居用品

融资记录:2011年9月,天使投资,金额不详

空间网是一家O2O模式的家居类商城,由于家居品类铺展过大,导致供货链与用户体验的弊端逐渐显现。目前,商城内多数商品的成交量显示为“0”。虽然商城内品类划分较齐全,但很多品类下商品仅有一到两家品牌,或者无商品扩充。其团购业务也颇显冷清,网站内容更新已基本停滞。

9、维棉

生存指数:★★

创始人:林伟

成立时间:2010年10月

主营业务:袜类

融资记录:天使轮:2010年12月,徐小平,150万美元;A轮:2011年8月,投资方不详,3000万美元

维棉切入到袜子这个细分领域,市场空间有限,重复购买率不高,难以规模化,而且它的产品单价较低,成本高。年初维棉的裁员风波让公司元气大伤,面对铺天盖地的的质疑声,林伟在媒体沟通会上承认公司遇到的问题,称裁员是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保持盈亏平衡。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今年重点开拓丝袜品类。

10、麦考林

生存指数:★★

创始人:顾备春

成立时间:1996年1月

主营业务:服饰、首饰、家居用品

融资记录:VC:2008年1月,红杉中国,8000万美元;IPO:2011年10月,纳斯达克,1.17亿美元

麦考林在美上市后不久,投资方不断套现,导致其股价长时间低于1美元,上市后再也未能实现赢利,据其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净营收同比下降22.8%,净亏损增长7.6%。随后,麦考林实行向线上转移战略,但因渠道有限没能一改颓势,业内人士称其已无法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11、24券

生存指数:★★

创始人:杜一楠

成立时间:2009年

主营业务:本地服务类团购

融资记录:天使轮:2010年5月,投方不详,金额不详;A轮:2011年2月,马来西亚成功集团;B轮:2011年7月,美国伟高达、鼎晖投资

24券创始人杜一楠曾就职于投行和私募基金,但在公司运营方面欠缺经验。2011年下半年,24券为了融资通过倒贴、包销等方式冲业绩,消耗很大。公司还曾被起诉拖欠货款,传出要求商家接受支付50%欠款的和解协议。随后,被曝光的内部邮件披露其面临商家结算资金压力,决定调整员工10月的工资发放,紧接着开始大规模裁撤各地分站。今年3月,24券推出中石化加油卡,但中石化却否认和其达成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