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商业化之路并非坦途
刘楠
摇一摇、扫一扫(扫二维码)简单几个动作已经改变用户的社交习惯,取代QQ、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用户使用平率最高的一款应用。连百般刁难的竞争对手周鸿祎也对微信称赞有加。
在影响力上,微信的确已经成功,而其商业模式,现在谈成功还为时尚早。
顺应云开放平台东风,凭借QQ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腾讯账户的打通,凭借多平台、多内容的支持,腾讯为微信打造了一个较为舒适的成长温床,而此后腾讯一直在不断地积极探索微信的商业之道。
近日,腾讯房产频道多个楼盘项目实现微信落地,微信迈出商业化的实质性步伐,成为连接购房者和售楼处的沟通桥梁,一方面能够为购房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平台,能够准确定向的向有购房需求的人群推送相关信息,提高售楼处的成交率。
近期,人们对微信是否会涉足搜索的议论烟硝尘上,有媒体甚至断言,“微信做搜索是一定会迈出的一步,且一旦迈成功了,微信就了不得了。”
微信拥有QQ庞大用户群结出的一张巨大关系网络,相信今后能够做到更多。无独有偶,Facebook此前刚刚发布的产品——Gragh Search(图形搜索)工具,围绕用户的关系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于人、照片、地方和兴趣等方面的搜索,而这些资源今天的微信全都具备。
可以联想到的是,Facebook这些方面正是微信的优势所在,依靠关系网络提供的搜索结果将更加可信和被用户接受,“长风破浪会有事,直挂云帆济沧海”,搜索或将成为微信跨入商业模式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而业内人士对于微信能否成功布局商业化道路持不同看法,大家纷纷设想微信商业化的必经之路。
苏宁易购市场策划部长顾兴伟认为,微信的四大商业价值在于“通过微信ID定位用户、通过公众账号定位商家、超强的通信功能、消费数据的‘云’。微信的商业化可能不等于微信这个app本身的商业化,而是围绕微信而生的卫星app的商业化。O2O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现在说微信一定获胜还为时过早,但他和支付宝、大众点评等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领。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目前微信过早、过度的追求商业化,对微信本身并无好处,近日,一篇题为《树大招风!微信,你走得太快了》的博文中表示“毋庸置疑,微信有着天然的产品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过,随着电信运营商的警觉和主流媒体的关注,过早的进入多事之秋就如同过早地进行商业化一样,对于微信而言似乎并不是件好事情。”
业内外地舆论压力并没有阻止微信的商业化之路,在微信看来,那些饱含微言的“劝解”只是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的思想在作祟。
马云曾有一句名言,“公司想挣钱是正常的,不想挣钱是不正常的。”微信已经实现3亿用户的增长,想盈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未来,微信将在商业化道路上不断前行,不会终止。
结语:微信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谁都说不准,或许在张小龙、马化腾的心中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未来微信对商业化道路的探索,也许会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渐渐改变,不止是Siri,不止是运营商,革了谁的命不到最终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