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网络的诞生催生了网络媒体这一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媒体样态。十余年的时间下来,如今的网络媒体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足以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力量。而网络对媒体形态演变进程的影响远未结束。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新的互联网产品的出现,“自媒体”逐渐崭露头角,不断冲击并丰富着“媒体”的概念。

商业力量的助推是近些年来自媒体受到外界追捧的重要因素。部分自媒体商业化的成功吸引了大批的跟随者。或多或少出于商业因素的考虑,不断有后继者加入自媒体的大军。然而,自媒体产业到底有多大?受多重因素制约的自媒体,恐怕最终只是少数人的游戏。早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商业角度而言,自媒体并非一个可以上市的大生意。

自媒体遭狂热追捧

陈方

自媒体的存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十余年来,随着媒介的变迁,自媒体经历了从最初的红极一时,到逐渐被冷落,再到重新受到广泛追捧的过程。

最初的时候,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媒介主要是博客。彼时,不断有带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的文字见诸于博客之上。在这股风潮之下,IT圈出现了像洪波、康国平、康斯坦丁、炳叔、张栋伟、李易等在业界颇有影响力的博主。

当博客的逐渐衰落,外界对自媒体这一新兴事物的关注也开始趋于平淡。

微博、微信等社交产品的诞生,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时代背景,自媒体再次成为外界竞相追捧的对象。

尽管具体的传播工具发生了改变,但与博客一样,微博、微信上的信息仍要依托网络这一载体进行传播。不同的是,微博、微信的诞生使更多的普通人有了发声的机会。将“自媒体”的发展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曾对“We Media(自媒体)”作过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化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

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的专注《自媒体》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

根据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以及丹吉尔默的观点,自媒体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无疑是在于将过去由精英们把控的话语权分享给普通大众。让普普通通的“草根”们也有了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自媒体时代,信息不再是“由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因为,随着人人参与到传播的过程中来,传统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趋于模糊,曾经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受众已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

随着自媒体的逐渐发展壮大,很自然地与商业化实行了对接。商业因素地介入对自媒体的成长意义重大。正如有分析指出的那样,没有商业助推的东西最多也就是玩票。如果没有商业力量的介入,自媒体很可能会如成千上万个曾被狂热追捧的新生事物一样,在经历了最初的火热之后,最终难免摆脱衰落的命运。

当下自媒体的火热很大程度上即是缘于它的有“钱”可图。以程苓峰为代表的一批自媒体人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赚取了颇为不菲的收入,这引发了一轮新的跟风潮。

然而,自媒体的产业到底能有多大?目前外界对自媒体的狂热追捧是否存在不理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