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先是电商、团购、接着是在线旅游,直到现在的租车,互联网每炒热一个行业,该行业都要遭遇一系列定向发展的怪圈:创业者疯狂进入,资本疯投,市场迅速饱和,接下来就是顺其自然的上市遇阻、负面缠身、盈利模式不明朗等,热门行业经过这一番折腾,迅速降温成为行业的烫手山芋,谁也不敢沾染。

有人认为互联网狂躁现象丛生,跟创始人有关,利益驱使逐渐模糊了创业者最初创业动力和目标,不注重自身的实际价值和给用户提供的服务,却把更多的关心放在炒作和自我炒作上来,浮躁的情绪油然而生。

不容忽视的是整个的浮躁情绪已经传染到互联网的各个行业,电商、团购、租车、在线旅游、游戏、视频,甚至是就凭借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一句话而火得大红大紫的在线教育,都跌入怪圈,难以爬出。

行业浮躁成常态

刘楠

糯米网总经理沈博洋这样形容浮躁的互联网,“一些互联网企业比较火,拿到融资以后就会开一些很离谱的价钱去挖人,但或许在冲一下失败了之后公司就倒掉了,这对年轻人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这不仅对年轻人不利,对整个行业乃至互联网的发展影响都是巨大的。

根据Roland Berger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汽车租赁行业的总营收从2005年的约5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0年的170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年复合增长率为27%。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增长至390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2010年至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18% 。

早期租车行业凭借大跨步式的增长态势,迅速成为资本的宠儿,由此,噩梦也真正开始。神州租车CEO陆正耀感叹道,“汽车租赁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公司在成长之初便背上了沉重的资本包袱。”

据了解,2007年是租车行业集中出现的年份,包括神州、一嗨等都是在2007年成立,而随着这些公司先后获得巨额的资本注入,也正式敲开租车行业井喷式发展的大门。

以神州租车为例,2010年,神州租车得到了联想控股及联想投资一次性12亿元人民币的注资,投资方还允诺提供数十亿元人民币的银行授信额度。而后更在一个月内先后获得华平资本2亿美元股权投资、中国银行30亿人民币授信、招商银行20亿授信,超60亿人民币融资。

同时,一嗨租车的融资情况包括2008年,获得启明创投的500万美元过桥资金;2009年7月,一嗨拿到第二笔2500万美元的投资;2010年,一嗨又得到了启明创投、鼎晖创投和高盛的7000万美元融资。

然而再高昂的融资数目也难以支撑租车企业的高支出,分析人士指出,租车行业已基本形成融资、价格战、采购、扩张、再融资的循环发展之路,资本就像汽油,只有源源不断的汽油储备才保证了汽车租赁公司的长久发展。

陆正耀对此剖析道,“一辆车10万元,10000辆车就是10亿元,如果再有不同车型搭配,则远远超过10亿元的投入。租车行业对资本的需求非常之大。如今,神州租车虽然背后有大财团支撑,但投资大,亏损也不小。”

Roland Berger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规模将超过6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租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