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华网 米妮 5月24日报道

天涯社区、开心网、博客中国、TOM在线和中国雅虎邮箱等风靡一时的互联网产品,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都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盛极一时的互联网黑马,现在或已苟延残喘,或已奄奄一息,在微博和微信夺人眼球的今天,逐渐消失在用户的视野中。抚今追昔,尽管属于它们的时代已悄然逝去,但它们自盛而衰的经验教训,或许可以为目前正在良性运转的互联网企业或是产品敲响警钟。

天涯社区:生存法则淘汰下,被遗落的角落

天涯社区,在中国的互联网中,算得上一个长寿的产品。自1999年的创立到2009年微博的横空出世,一直占据着数以千万网民的注意力达十年之久。曾经,天仙妹妹、芙蓉姐姐、小月月等等雷人雷事,以及所有的尖锐评论和内部爆料,几乎都是来自天涯。

但是,自从2010年开始,天涯社区昔日的风光一去不复返,颓势却暴露无遗。这个号称国内最成熟、最活跃的社区,虽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第14个年头,但其注册用户也仅有7600多万,同时在线人数也就维持在100万左右。相形之下,2009年上线、如今已经开始被人看空的新浪微博,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亿。

想起当年这个网站,离创业板上市只有一步之遥,不得不让人嗟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天涯的悲剧?社区网站的兴盛与衰落在中国真的是必然趋势吗?

对此,专业医学论坛丁香园的CTO冯大辉,提出了一个“社区生存法则”的设想。他估算,一般论坛的生存期大概是24个月。“因为站点必须要有健康的用户增长率,或是定期有新鲜的血液加入。否则,一旦用户增长陷入停滞,那么网站整体的活跃程度必然锐减,网站价值也会锐减。”

从这点上说,天涯能够蓬勃生长十多年,实际是搭上了中国互联网用户飞速增长、新用户基数不断膨胀的“人口红利快车”。同时,喜欢BBS式的浏览、讨论、交流是中国网民早期的习惯,而国外流行的邮件列表、新闻组等方式一直难以俘虏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心,也对天涯早期的成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不过,天涯社区的衰落,即使能逃过“社区生存法则”的魔咒,也阻挡不住微博的席卷而来,改变不了用户移情别恋的先天倾向。回顾近年的社会热点和话题,比如,在郭美美、雷政富、杨达才等一系列甚嚣尘上的事件中,微博不仅作为消息源的出口,还成了全民参与舆论炮轰活动的集散地,风头完全盖过天涯社区。可见,微博不仅分流了天涯社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用户,还借助更大更强的舆论场提升了用户的粘性。

只不过,悲哀的不一定是天涯一家。社区生存法则以及用户的择优选择,实际上对微博和其他SNS网站也适用。在用户增速达到瓶颈时,继天涯的失意后,谁会成为下一个呢?

开心网:中国版SNS的缩影,缺乏真正的社交基因

作为国内一度最为成功的社交网站,开心网经历过最疯狂的成长奇迹,创办仅仅一年多,用户即超过6000万,并且凭借“偷菜”、“停车”等游戏让成千数百万的都市白领乐此不疲。

开心网早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病毒式的营销,用户通过MSN给朋友发送邀请链接,使开心网的知名度迅速扩大;其二是停车和偷菜这两款小游戏,因为用户粘性比较高,能帮助开心网迅速地占领了白领用户群。

用户大多都会见异思迁,这是早就被证实的商业真理。从2010年底开始,随着微博的风生水起,遭遇流量下滑和人气锐减已经是国内社交网站不争的事实,开心网的境遇则格外明显。从快速成长到鲜有人问津,开心网变成伤心网历经了什么样的挣扎?为什么微博的到来,会使得开心网毫无招之力?

“用一个游戏取代另一个游戏,没有真正的互动和社交,用户自然难以找到留下的理由和热情。”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表示。

的确,产品所带来的用户爆发式增长,让开心网产生了产品第一的错觉。据了解,开心网成立三年多以来,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开发偷菜、停车等生命周期很短的产品和组件上。当用户玩腻一个组件后,再被迫开发新产品,如钓鱼、餐厅,之后是农场、城市。

但用户活跃度下降、页面浏览量下滑始终得不到抑制。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开心网试图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2010年5月份,开心网开始允许第三方应用接入,除了游戏之外,育儿、驾照理论考试、机票信息等第三方工具型应用也被引入。

此外,在高朋上线之时,开心网开始布局团购市场,最终在千团大战的烧钱游戏中,以失败告终。它像多面手一样,宣布涉足微博领域,且微博独立于开心网平台,拥有独立的域名。

这些举动在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看来,是一个防御性的行为。“微博对SNS的用户量分流太严重,这使其有必要做出新的尝试。”

事实上,开心网一直在被动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非创造需求。在应用上,也再没有开发出比“偷菜”更成功的产品。仅依靠游戏黏住用户,当然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站。    

虽然现在的开心网看起来,游戏、平台、微博、团购,当下最时尚的元素,一样都不少,但始终没有引起大范围用户登录的兴趣。

2011年5月,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除上市首日股价飙升30%,人人网的股价一路下跌,甚至在跌破了14美元的发行价。老对手的挫折,使开心网的发展前景更加迷茫。

这或隐或现地透露着资本市场对中国SNS网站的真实心态,又或许开心网只是中国版SNS的一个缩影,它们使尽浑身解数吸引了你,但是背离自己的初衷太远,缺乏的是真正让你留下来的力量。

博客中国:喧嚣时代下的失败标本

2002年,号称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人方兴东创建了博客中国,作为Web2.0时代的一面旗帜,博客中国曾汇聚了一批民间最顶级的思考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影响深远。

在创建之后的3年内,博客中国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网站流量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也一度飙升到60多位。2004年,博客中国获得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随后,方兴东从四家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

可是,扩张能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意味更多失败的风险。博客中国自盛而衰的转折点正是出现在扩张战略的失利上。

据了解,获得千万美元的融资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为了迎合方兴东的扩张战略,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

同时,方兴东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加上人员扩充带来的巨额成本,千万美元的融资很快就被挥霍殆尽。博客网因此也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年年底,博客网的员恢复到融资当初的40多人。

此外,到2006年末,博客几乎成为任何一个门户网站标准的配置,这也加速了博客网的消亡。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复制了方兴东辛辛苦苦摸索和开辟出来的道路,其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新兴的垂直网站。

虽然,有媒体评论人士认为,微博的出现,首先杀死的未必是博客。“因为中国还没有行成规模盈利的个人博客和博客托管商。论坛BBS倒是最可能的第一牺牲品。”

然而,不容置疑的是,裁员、欠薪、解散、搬家等负面新闻频频出现,对方兴东来说,犹如挥之不去的阴霾。自从2008年入选中国互联网最差的网站之一,博客网也仅仅剩下一个喧嚣时代的标本外壳。微博出现以后,博客网也毫无悬念地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TOM在线:一 子错,满盘皆落索

用六年的时间,TOM在线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SP。然而,在新浪、搜狐、网易统治下,随着腾讯、MSN中文门户和雅虎的加入,中国门户网站的竞争越来越激烈,TOM在线曾经的一席之地也被瓜分殆尽。但是,从接近成功的巅峰,到四次裁员求自保,TOM在线的发展和失败值得各门户网站的深思。

2007年底,在私有化后的3个月里, TOM在线宣布对门户网站的架构进行调整,放弃新闻门户的业务,转向以产品和功能为主的应用类服务网站,并对新闻部门实施裁员,包括科技、游戏、数码、新闻等多个在线频道被裁撤,涉及人数近百人。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纵观TOM在线的发展逻辑,不难发现其失败的开始,正是彻底放弃了新闻门户的竞争这一抉择。

据了解,当时的网络广告市场十分火爆,但放弃了新闻业务之后,TOM在线的门户业务面临着战略收缩的痛苦选择。当国内四大门户网站在网络广告市场上的总收入突破1亿美元的大关时,TOM在线同期的网络广告收益仅为338万美元。显然,TOM在线在当时已经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窘境。

此外,易趣网、TOM-Skype、无线及Tom.com网站等四大业务被分拆成四个独立的公司。面对TOM在线的内容全面放弃,业务又各自分拆,重组之后的TOM在线不仅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困境,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也捉襟见肘,甚至连基本的业务支撑点没找到。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7月,TOM在线再次启动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约占20%-30%。这已经是TOM在线的第四次大规模裁员,网站部总经理王昕等同期离职。经历这一轮裁员后,整个TOM网站将仅剩下数十人,TOM相当于彻底从门户中消失,网站部的编制也被取消。

曾经的门户网站巨头,是怎么在竞争中掉队的呢?有业内人士分析,主要问题出现在战略定位上。

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认为,TOM在线的四大业务——SP业务、门户网站、TOM-Skype、TOM易趣都没能成为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点,主要是由于其沉迷于“赚快钱”。

据了解,TOM在线先是借助SP业务风光一时,在SP业务受到政策上的调整之后,TOM在线放弃SP,改投TOM-Skype业务,结果发现此业务并不能让它大赚一笔,又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领域,与eBay合资设立TOM易趣,这一业务在2007年为TOM在线带来了1.04亿元港币的亏损,此后一直未能转亏为盈。

“接着,瞅着网络视频日益红火,TOM集团又将开拓疆土的重心转向了这一领域。TOM在线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忙于开发各种新业务、忙于紧跟时尚潮流,结果却是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扔一个,最终可能一无所获。”吕伯望表示。

反观其他竞争对手,新浪一直将新闻资讯门户网站作为定位,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终至第一;网易也曾经历互联网泡沫的迷茫,但选准网游之后,就再也没有放弃过阵地,深耕细作之下,如今亦是风生水起;腾讯牢牢把握QQ庞大的用户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种增值应用,成为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公司。

雅虎邮箱:天下没有永久性免费的午餐

近年来,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国雅虎的经营情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马云当初那句“中国雅虎将独立上市”的豪言壮语早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今年4月18日,中国雅虎向用户发出通知,中国雅虎邮箱将于今年8月19日停止服务,此后用户的所有邮件和相关帐户设置都将被删除且无法恢复。中国雅虎邮箱的用户可以迁移到阿里云邮箱、Yahoo.com信箱或其他第三方信箱。在2013年8月19日前,用户仍可以正常使用原有中国雅虎邮箱。

有网友抱怨阿里巴巴对中国雅虎不负责任,是在“卸磨杀驴”甩掉包袱。因为很多人都是用这个邮箱注册的其他互联网服务的账号。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这些账号会同时失效或者无法再接收相关邮件。尽管中国雅虎表示不会,但给大家带来的麻烦也够堵心。

据了解,中国雅虎邮箱终止服务将影响到我国2%的邮箱用户。最滑稽的是,2007年中国雅虎曾推出“终生邮箱”服务,承诺所有电子邮件将被永久保存。但是,短短几年,终生服务何以变成寿终正寝?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对此发表了评论。

“雅虎停止邮箱的举动是一种业务的剥离,因为提供免费的服务一直有压力,一些公司推出业务免费,只是为了增加业务的发展方向,使自己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再寻找自己的收入来源,因为无论怎么样,还是有成本支出的,所以没有永久免费的午餐。免费只不过是企业的一种促销和扩大影响力的手段。”

曾剑秋还表示,业务免费并非不能挣钱,业务通过免费增加了规模,而通过广告也能够获得收益。所以雅虎邮箱的关闭不要简单将其看成是一种失败,还是有它的利用价值的。

不过,抛开停止免费服务的动机不说,中国雅虎邮箱自身的硬伤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从用户体验和功能上来说,广告多,速度慢,功能少,Yahoo.com信箱不提供转发、POP3等服务,垃圾邮件的过滤能力差,一直都是用户诟病的地方。

而在隐私方面,中国雅虎邮箱具有一辈子也无法抹去的污点。据月光博客的相关文章显示,中国雅虎曾向有关部门提供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使其得以确认发送电子邮件者的地址及身份,最后作为法庭证据。中国至少有五名网络异议人士因使用中国雅虎的电子邮件服务而被判入狱,包括师涛(10年)、王小宁(10年)、李智(10年)、姜立军(4年)和谭作人(5年)等。

如今这个时代,世界变化速度之快,已经没有时间让我们为某个事物的消逝而伤感,就像中国雅虎邮箱的终结。这个曾经排名第一的邮箱如今的访问量已经下降到第六位,再加上惨不忍睹的经营现状,中国雅虎的终结恐怕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