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华网 米妮 6月21日报道
智能电视不仅是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也是商家占领客厅市场的核心之争。然而,在各大厂商相继进军客厅市场,趋之若鹜地推出自己的产品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噱头居多、内容匮乏和体验逊色等问题几乎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市场金矿 群雄逐鹿
据中国电子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销量达到4200万台,其中智能电视销售量突破800万台。预计2013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将达到50%以上。
而奥维咨询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彩电品牌销售数据也显示,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露37.2%,较2012年的19%增长了近一倍。可见,电视产业正在迎来智能时代。
继三星、海信、创维等传统的电视厂商进军智能电视领域,开始跑马圈地以后,联想、乐视和小米等IT厂商也纷纷瞄准客厅市场,染指电视行业。为何如此多的厂商都“酷爱”智能电视?亏损压力加上利益诱惑,或许能勉强解释各大厂商在智能电视领域的布局。
据了解,几乎所有面板企业和垂直一体化电视厂商近年来都发生了严重的亏损。索尼、松下、夏普等主要液晶面板提供商的2011年财报显示,3家企业的亏损总额达到创业记录以来的200亿美元。同时,智能电视的硬件成本并无明显增加,且终端售价定得更高,毛利率却较之LED电视高出30%左右。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亦表示,电视、 PC(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彼此之间多屏互动,使众多IT企业受利益驱使,竞相进入客厅电视市场淘金。
其实,智能电视作为目前个人用户智能终端的最大一块屏幕,也是除智能手机外最为诱人的蛋糕。而且,智能手机已经打造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范本,其中所带来的盈利模式也引得无数人竞折腰。所以,各大厂商在发力智能手机市场后,将战略眼光转移到智能电视,把智能电视的商业路径类比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模式,不足为奇。
体验逊色 激活率偏低
可是,智能电视领域混战加剧,表面上是传统电视厂商、IT厂商等对产品趋之若鹜,争先恐怕地想要占领市场的先机,但背后往往是“噱头”大于实用的炒作。且不说顶着“智能”的名义,能卖上比普通电视贵N倍的价钱,光是系统混乱、应用稀缺等问题就一直为人所诟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一再被提起。
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这几年主流彩电企业都把智能电视作为主打概念进行推广,消费者也在逐步接受,但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问题。“消费者买的是智能电视,但智能功能却不一定用得上”。
一位智能电视消费者陈女士也向记者表示,自己当初选购智能电视是为了在看电视的时候能够享受更多轻松的体验。但目前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是以看电视为主,偶尔点播,游戏等附加智能功能很少触碰。
相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来说,智能电视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许多消费者在购买了智能电视以后,发现其功能操作不太便利,所以依然只是把它当做传统的电视来使用——这与当年超热的3D电视何等相似,没有片源,3D电视同样是渣渣,同样只能当成普通电视来看。
另一方面,智能电视应用不丰富、所谓的应用商店提供的应用程序较少,仅有的少数应用体验比起智能手机也是天差地别。多数智能电视制式简单地将智能手机、平板上的Andorid系统移植过来而已,但适合智能手机和平板的Android系统不一定是适合四五十英寸的智能电视。
以创维的智能云电视为例,可以直观地看到智能电视的弊端。据了解,创维的智能云电视的系统号称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网络浏览器,内容包括了名站、视频、新闻、财经、娱乐、体育、汽车、女性、科技、时尚、读书、军事等等,但用户反映,实际使用起来却非常麻烦,与在PC、智能手机、平板的体验完全无法媲美。
刘步尘认为,目前很多智能电视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既没有做到极致的专业性,也没有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更多地仍停留在“营销概念”上。“但是,智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它会成为电视的必备功能,就像所有手机都能发短信,在接下来客厅市场的竞争上,没有智能就没有发言权。”
然而,即使市场渗透率在提高,智能电视发展两年多以来,激活度一直维持在低水平的线上,也是困扰厂商的一大难题。根据中国电子商会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智能电视销量虽然突破800万台,激活率却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不足三成。
噱头大于实用
以最近曝光度较高的联想智能电视为例,如果用户对电视产业足够了解,对智能电视业不陌生的话,不难发现在联想电视身上,能看到所有彩电企业的影子,唯独没有联想自己的特点。比如,联想曾将声称其智能电视搭载了最新的Android4.0智能系统,而这个系统早在联想电视上市之前已经出现在TCL电视身上。
在性价比上,联想也不具备优势。据媒体报道,联想最低配置42英寸智能电视K71售价6499元,这个规格的低配国际品牌售价为5000元。试问其发展的道路能够走多远?
尽管联想最近表示将携手夏普,推出“廉价”智能电视,但家电企业的内部人士指出,32英寸的智能电视只卖1999元,在这个彩电彩电行业来说,不具有竞争力,而夏普品牌的彩电产品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也陷入滑坡状态,夏普能否助力联想在电视领域取得成功,实现占领客厅市场的目标,还是个未知数。
这边联想在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电视领域的窘境还在继续,那边在手机领域站稳脚步的小米也风风火火地踏入智能电视市场,做视频网站起家的乐视网也准备开始超级电视的预定。相比起苹果在智能电视领域酝酿多年,仍未正式推出自己的产品,国内厂商推出智能电视的速度可谓“神速”。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多年以来,IT巨头在彩电市场战绩不佳也是事实。谷歌早在2010年就在美国市场推出智能电视,迄今为止也不过仅仅占有1%的市场份额。惠普、戴尔、明基、宏碁、优派、冠捷、清华同方、神州、七喜等IT企业也都曾经大张旗鼓地进军电视市场,然而,最后的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甚至,有的IT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一级城市卖场与传统彩电巨头正面交锋,就被其他的二三线彩电品牌扼杀在区域市场了。
各大厂商如此酷爱“智能电视”,角逐客厅市场,到底是博取噱头还是真的要有所作为?如果是前者,忽悠下消费者,很容易实现,但如果是后者,他们或许在智能电视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一切都是市场表现说了算。
总的来说,智能电视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的金矿,但当前整个智能电视市场还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市场,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传统电视相比,智能电视的生产是由一个简单的硬件制造转变成生态系统的建设,从Goolge到苹果,无不是携带端到端的生态系统来开发智能电视产品。脱离用户实际的客厅需要,光靠噱头赢得镁光灯的聚焦,难以获得长远的成功。
正如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所说的,“软件和内容对于彩电产品步入智能时代,可以加分,可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这对用户体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他也强调,电视最重要的还是画质和音效,彩电企业不能本末倒置,将软件和应用放在过高的地位。“它不能代替彩电产品一次性销售环节中,所带来的主要利润和收入。”
特别是在中国,随着三网融合的进程加快,智能电视必将成为中终端设备的竞争焦点,在整个产业链中,无论是广电企业、硬件厂商还是IT厂商、视频网站,谁能够覆盖更全的产业链,谁才有可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