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IT网站CNET今天撰文称,虽然Facebook的很多功能都是改造自竞争对手的产品,并被很多业内人士批评为“山寨大王”,但回顾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史便不难看出,多数的创新都是通过对已有技术和功能的改造来实现的,但运气和毅力也不必可少。

以下为文章全文:

广受批评

Facebook最近因为缺乏创意而广受批评,他们几乎是在不断照抄竞争对手的功能和产品,而没有在自家平台中融入真正有创意的新元素。

例如,该公司旗下的照片分享服务Instagram上周推出了15秒短视频分享功能,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是在回应Twitter旗下的短视频分享服务Vine和其他类似的产品。增加滤镜和图像稳定技术算不上什么革命,尽管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凯文·希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对此大加赞赏。毫无疑问,Instagram必须要跟上对手的竞争步伐,在已有的照片分享服务中增加视频功能,而Facebook则会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帮助其完成这一计划。

Facebook的其他功能也有很多是山寨来的,例如,签到功能山寨了Foursquare,旗下的“阅后即焚”应用Poke山寨了SnapChat。本月初,Facebook还增加了与Twitter类似的话题标签,可以通过#符号搜索相关内容。

前几天还有报道称,Facebook还准备开发一款与Flipboard类似的移动应用,以便汇总和展示多个来源的信息,并且实现类似于杂志的翻页效果。

就连Facebook这个创意本身也并非原创。2004年,时年19岁的哈佛学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想出了社交网络的创意。在此之前,Friendster和MySpace等社交网络已经诞生,而他则与同为哈佛学生的文克莱沃斯兄弟和迪夫亚·纳伦德拉(divya Narendra)一同开发了一个社交网络,帮助哈佛学生彼此联系。这三人之前曾经起诉扎克伯格窃取他们的创意和源代码,但最终与之达成和解。

在创立Facebook前,扎克伯格就曾经开发过社交网络服务,包括一款名为Facemash的产品,可以将任意两个同学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其他人评选他们中哪一个更“火辣”。但早在Facemash诞生3年前,就有两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师开发过一款名叫hotornot.com的网站,功能与Facemash极其相似。

创新真谛

与此同时,其他企业也抄袭了Facebook的很多创意,例如News Feed和“赞”。那么,是否可以就此认为,Facebook以及整个科技行业都是投机取巧的“山寨大王”,或是只愿意对已有产品进行改造的模仿者?美国电子杂志《Slate》编辑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认为,“很多科技企业已经不再愿意发明创造,而是更喜欢通过改造谋求发展。”

TCP/IP协议、DNA双螺旋、第一批社交网络都堪称惊世骇俗的发现和创新,但却极其罕见,而且通常要酝酿多年。多数情况下,看似很有创意的东西其实都是对已有技术和功能的改造,再加上一些运气和毅力。我们可以称之为有创见的改造、重新思考的功能,或是令人惊喜的应用。如果Facebook在模仿Flipboard、Twitter、谷歌或linkedIn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那就应该放手去模仿。

在最近曝光的一份1994年的采访中,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承认,很多产品都是基于已有的产品开发的,在被下一代产品取代后逐渐退居幕后,支撑后来的技术发展。

“在这个行业中,一项技术只要十年就会过时。”他说,“这就像是岩石的沉积,你要建一个高山,就要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添砖加瓦,让高山变得更高。”正如乔布斯在施乐帕罗奥尔托研究中心(PARC)的基础上开发了Macintosh,在MP3播放器和Napster的基础上开发了iPod一样,扎克伯格也在以其他产品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帝国。

如果真有天才存在,那此人的主要能力便是在沉积岩中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看到未来的趋势。iPhone并不是乔布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整合,并融入了乔布斯本人的远见、决心和组装团队,从而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技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当然,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还开发了一些新零件。

发展动力

从在哈佛寝室诞生伊始,Facebook一直在高速成长,而扎克伯格对社交网络的高度专注和远大梦想则是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他的创新在于把握住了时机,并且系统性地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全球平台,将社交网络融合到互联网中,并吸引了多达10亿的用户。Facebook现在已经拥有11亿用户,其中超过6.5亿日活跃用户,上一季度实现了14.6亿美元营收。与此同时,很多企业虽然也可以接触到类似的技术,但却均未取得同样的成就。

敢于冒险一试的企业可能会开发具有颠覆性的新平台,而竞争对手则会疯狂地模仿。在诞生之后,这些平台仍要不断进化,偶尔会在设计、性能、可靠性、定价、用途上实现突破,但也难免遭遇坎坷甚至失败。扎克伯格认为,可以将Android手机变身为Facebook设备的Facebook Home是一种设计上的突破。虽然在Facebook用户中的普及率只有约0.0009%,但该公司表示,用户使用Facebook的时间平均有23%是通过智能手机完成的。

考虑到当前的效果不佳,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可能会迅速调整Facebook Home,以期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从表现糟糕变成广受欢迎,甚至延长Facebook在“高山”顶端停留的时间。

不过,面对种种疑问,Facebook均拒绝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