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专区 > 移动系统 > 安卓开源 > 正文

评论:“果冻豆”崛起也难解Android碎片化之困境
2013-07-13 10:33  牛华网  尤静  我要评论()
字号:T|T

导语:本周初,谷歌公布数据称,Android“果冻豆”份额已超过2年半前发布的Android“姜饼”。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最新版Android操作系统同时也是采用率最广Android系统的情况。对应用程序开发商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但实际上,Android的碎片化远不止这么“简单”,尽管“果冻豆”占有率飞快上升,也难解其困境。

全文如下:

本周初,谷歌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Android“果冻豆”份额终于超越了2年半前发布的Android“姜饼”。这对长期致力于解决Android“碎片化”,推动4.x升级的谷歌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2011年末,谷歌发布了Android 4.0“冰淇凌三明治”,在2012年5月,将之细化至4.1和4.2“果冻豆”。

操作系统多样化是Android碎片化的一个表现。应用开发人员必须确保自己的软件能够适应市面上流通的每一版Android系统。要知道,编程接口会随着系统改变而改变。

最新版Android登顶市场,意味着谷歌正一步步解决碎片化的问题。但事实是,Android碎片化严重,远不止一块饼图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尽管谷歌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依然任重道远。

(谷歌最新公布的Android版本分布图:2012年版Android“果冻豆”份额超越2010年发布的Android“姜饼”,成为最普及的移动操作系统)

“碎片化”问题严重

首先,从谷歌最新公布的版本分布图可以看出,Android“姜饼”仍然拥有34.1%的份额,不容小觑。以微软Windows为例,软件开发人员不得不考虑到,发布已12年之久,且寿命即将终结的Windows XP仍然“执掌大权”。

而在Android市场,不少低端智能手机仍会搭载“姜饼”系统发布,因为2.x系统对硬件要求更低。

其次,Android 4.0“冰淇凌三明治”之所以没能将“姜饼”逼走,是因为它的统治过于短暂,而“果冻豆”发布已1年之余。猜猜“酸橙派”发布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苹果粉丝总是急于指责Android的碎片化,然后炫耀自己如何快速地拥抱iOS更新。事实的确如此,iOS 6升级发布1个小时后,已“蔓延”至22%的iOS设备.1个月后,普及率达61%。即使是2009年发布的iPhone 3GS也能够运行最新版iOS 6操作系统。

在Android市场,最先获得系统升级是Nexus设备。但即便是谷歌的“亲身子”,也没有任何保障。举个例子,发布于2010年初的Nexus One,最终还是停留在了Android 2.3上。

而那些非Nexus设备Android用户,要想获得最新版操作系统,得靠“侥幸”。即使是最高端的Android智能手机,也无法获得第一手升级。

CNET网站评论家杰西卡(Jessica Dolcourt)透露:“制造商和运营商需要先对系统升级进行完整的测试,然后才将其推广到用户手机上”。

最后,Android的“碎片化”不仅体现在系统版本上,开发人员还得考虑到硬件品种:不同的屏幕尺寸、显卡芯片、处理器马力、传感器等。

好在情况有了少许改善。世界上第一款Android智能手机T-Mobile G1,由HTC制造,有五个硬件按钮、轨迹球和滑出式物理键盘。而现在,多数Android手机都采用触摸屏和虚拟键盘。

 也有好消息

谷歌一直致力于解决Android“碎片化”的问题。

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帕特里克·朱利安(Patrick Julien)称:“老实说,碎片化的确是个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支持库来处理这一问题”。谷歌为开发人员提供代码库,让针对新系统功能开发的软件也能够在老版系统上运行。

另一股助力谷歌处理“碎片化”问题的力量是三星。该公司的Galaxy S产线已成为最具主导力的Android智能手机。即使三星为Galaxy S4设计了变型版、迷你版或者更坚固耐用、照相增强的手机版本,但开发人员仍然可以以旗舰设备为样本,测试自己的软件。

iPhone作为最主流的手机设计,拥有自己庞大的客户群。但Andrid也自有其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4G、超越iPhone的更大屏幕。

不要忘了,谷歌开发Android,并让其开源的初衷,是为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多样化的系统版本显然比单一版本更加有效。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果冻豆 Android 碎片

责任编辑:尤静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