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街边打车偶遇一位车上架着两部手机的的哥师傅。问起来发现原来这是的哥师傅为打车App专门装的两部智能手机,一部是滴滴打车,一部是摇摇招车。关于打车App的话题业内已经讨论良久,普遍认为打车App的繁荣与危机都归结于市场需求与政策监管之间的博弈。
据这位的哥师傅介绍,这两部手机平均十几分钟就能为他带来四五个乘客。打车App软件可以根据定位出租车位置来为司机提供就近位置的叫车乘客,收到叫车信息提醒之后,司机可以根据距离远近选择乘客。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北京装有这种打车App的出租车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大量的市场需求促使打车App成为的哥师傅们的常用工具。
的哥师傅向记者展示了打车App的使用方法,如果出现在出租车附近的叫车服务,点击手机软件中的“抢单”即可,而有的乘客如果迫切希望快速叫到车,可以提供额外的“小费”。据的哥师傅介绍,一般有的乘客会选择多加5块或10块钱的小费,而司机也乐于首先选择这些乘客。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打车软件上的这种额外“小费”就是之前政府监管机构明令禁止的加价行为。此前,南京、深圳、上海、武汉以及北京等多地监管部门,已经颁布条令规定打车软件不得擅自加价。然而,主流打车App却偷梁换柱将“加价”变为“小费”。
事实上,打车软件一直备受争议的地方正是因为这种加价行为。快的打车COO赵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快的打车一直使用“小费”的名义,如果政府部门强令要求取消加价,快的将主动配合。
打车App的存在的确为用户提供了便捷,但在这块市场上的商业化行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摇摇招车,其商业化举措根本还未开始。据记者了解,出租车一般是免费安装打车App,司机根本不用付给App公司任何费用,而且如果司机可以将App推广给一位乘客或者另外一位司机,就可以从App公司获得10元推广费。
据这位的哥师傅透露,他已经使用打车App软件将近半年时间,北京平均每三辆出租车中现在就有一辆是使用打车App的。当记者询问到前不久出台的政策监管时,的哥说打车App是趋势,未来政府或将强制推行,但必须要有统一监管平台。
据记者了解,之前政府相关部门也推出过一款打车App,名叫百米。但用户体验不好,很多司机更喜欢用摇摇招车这类的商业App。用户体验好、运营时间长、乘客安装率高是的哥告诉记者打车App的三个好处。
打车App目前的处境比较尴尬,像嘀嘀打车、摇摇招车这类的创业App已经上线很长一段时间,一边是市场需求促进了软件发展,另一边是政策规定又限制了独立发展。据悉,6月1日北京市运输局已经将电话叫车系统的三大平台96106、96103、96109的后台系统进行了统一,数据统一集中在虚拟运营平台。而之后的打车软件的数据也将整合进该虚拟运营平台。
市交通委于7月1日颁布的打车软件新规《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应用软件须经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获得授权许可,接入行业统一电召服务平台。备案后,运营商应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绑定服务、联合调派,合作协议文本在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这意味着打车软件即将被收编了。
而令很多人不能理解与接受的是,被“收编”之后,打车软件将不得不去掉“加价”功能,此外,未经允许也不得在软件中嵌入广告。
对于新规,知名IT律师赵占领于微博上评论称,不允许加价,勉强说得过去,但实行备案制、设置行政许可恐怕依据不足,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禁止打车软件嵌入商业广告:1、这是交通部门管理的范围吗?应该作为广告管理部门的工商机关。2、嵌入广告是打车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没有禁止的理由,行政干预不能过度,有形的手不能伸得太长。
出行难、打车难催生了出租车行业居高不下的投诉率,多少年来,乘客一直是怨气难平,司机则是满腹委屈。顶着份子钱以及不断高涨的油价压力,所得收入并不足以令司机喜笑颜开,心甘情愿对乘客笑脸相迎。
很多人质疑打车App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人们的出行难题并改变司机的生存状态。的确打车App自投入市场以来,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包括黑车问题、无序竞争、加价功能使司机挑肥减瘦等等。种种问题之下,监管势在必行。但通过何种举措对其加以正确引导而又不至于贻误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才是监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牛华网记者还曾有过这样一次切身体验:站在路边不停地招手叫车,结果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拨打96106之后,等了将近20分钟,却等来一条通知无车应召的短信提示。
无奈之下,突然想起前几天刚下的打车软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便打开了一款打车软件。在说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要去的地点之后,将语音信息发送了出去。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一分钟,即有司机师傅打进电话,询问具体的位置。
之后,在与司机师傅的交谈中得知,现在很少有的哥会使用96106,因为“不好用”,而打车软件已经在的哥中流行开来。用司机师傅的话说,“现在我们都用打车软件”。
当记者提到政府监管的问题时,司机师傅表示,现在双方正在谈判。语气中充满对政府监管问题的无奈与不满。
而当记者吐槽打车难问题使,司机师傅兴冲冲地说道:“没事,下次你还用手上的东西叫就行。”
在记者的打车经历中,还曾遇到这样一位师傅,他并未使用打车App,因为“路上活很多”。当记者表示,打车App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并向他演示手机中的打车App时,他立即淘出老花眼睛,凑了上来,好奇地看着。之后,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后天百米公司将去他们单位做推广,只要交300元押金就可以免费得到一部大屏的设备。他准备到时装一个。
人心向背,抗拒的种子早已在潜滋暗长,一味的打压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