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华网 米妮 8月2日报道

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开展并购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藉此机会实现资源和优势的互补,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争取实现一个完美的双赢局面。但数据显示,企业并购后成功的概率只在30%左右,而互联网企业的并购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命题,食物链中“大鱼吃小鱼”的模式并一定能行得通。并购成功,皆大欢喜;并购失败,则累人累己。

看得见的馅饼

回顾互联网史上一系列著名的并购案例,并购所带来的效益无异于看得见的馅饼,令旁观者垂涎不已。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手段,无论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或是进入全新的产业领域,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很多大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也都不可避免地借助并购手段加速发展。

比如,十年前,电子商务巨擘eBay斥资15亿美元收购Paypal,一直被称为科技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交易之一。eBay当时用0.39股票交换Paypal的1股,合计15亿美元,买下Paypal这个互联网领先的支付服务公司。

Paypal对于eBay的吸引力,不仅在于通过提供简单安全的在线钱包来实现售付的便利,从而让eBay的在线交易变得简单,目前PayPal已经在eBay用户中积累了大量拥趸。另一方面,它为PayPal提供了一个起飞的平台,让它拓展成了美国联合航空、戴尔和百思买等众多大企业的合作伙伴。

此外,在交易之后,虽然Paypal还是保持独立运营,但eBay在收购结束后淘汰了自己的Billpoint支付系统。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Paypal对eBay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自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支付商,也为eBay的收入贡献了四分之一左右的份额。

谷歌近年来通过上百起的收购,不断地扩张自己版图,也成了众多效仿者追随的目标。先是以5000万美元收购安卓一例,从规模上说,只是九牛一毛的事。但正是8年前这笔不起眼的交易,为今天谷歌的安卓系统横扫全球75%的智能手机市场和半数以上的平板电脑市场奠定了基础。没有安卓,谷歌和苹果的竞争就不可能存在,苹果将把整个移动市场逼入绝境。

其次是收购Youtube。谷歌虽然也曾自己下力气搞过视频业务,但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作为补救措施,它于2006年斥资16.5亿美元收购了热门的视频创业公司YouTube。在谷歌的支持下,YouTube积累了大量新用户,并且建立起了一个极其庞大的视频库。

虽然YouTube花了一些时间才解决了盈利问题,但是自从被谷歌收购后,YouTube实现了巨大的进步,据一名分析师表示,在向合作伙伴分成后,YouTube实现了一年24亿美元的净收入。

谷歌的另一手妙棋,是在2008年以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在线展示广告服务DoubleClick。从此谷歌不仅能够做搜索广告,而且还可以在合作伙伴的网站上销售更大的广告。在DoubleClick的帮助下,谷歌已经成了美国最大的展示广告公司,去年开始,谷歌在美国展示广告市场上的份额就已经超过了雅虎和Facebook。

看不见的陷阱

然而,有些收购看似轰轰烈烈,背后却藏着看不见、摸不着的陷阱。甚至,有些并购的结局不仅仅是“形同鸡肋”,而是进一步恶化为事与愿违。

比如,同样是eBay,虽然对Paypal的收购堪称是绝顶聪明之举,但2005年以26亿美元并购免费语音电话软件Skype,也是为人所知的败笔。eBay支付了高昂的费用,却始终没有让人看清其收购Skype的价值以及到底意图在何方。

还有,1988年的时候,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提供免费网页浏览器网景的Netscape,但美国在线似乎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来迎接这一新的项目,在接手Netscape后,迟迟没有提出发展计划。从2008年2月1日起,美国在线更是停止发布有关网景浏览器的安全和更新,网景浏览器最终胎死腹中。

而1999年,雅虎斥巨资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roadcast.com,这笔巨款这算到Broadcast 的用户上,成本居然高达每人710美元,可是雅虎收购Broadcast.com之后,根本没有显露出任何有意义的动作,直接后果就是使得Broadcast.com的创始人瞬间成了数十亿身价的富翁。

并购对企业到底是福是祸?在众多参与并购的企业中,有不少并购方虽然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实力却没有做强。很多企业在并购后甚至还出现了多年连续亏损,拖累了自身的发展。

比如,2004年用十几亿美元并购IBM 的PC业务的联想集团为例,在2005年完成并购后,2007至2008财年,联想的利润大幅上升。不过,2008年,联想利润出现了巨额亏损,创历年之最。

那明知有风险,为什么企业之间还要不断地进行并购交易?

分析师认为,资金短缺是导致并购潮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原有投资者的套现需求。对于投资方来说,如非收购,则很难迅速退出。戈壁创投合伙人童伟亮表示,当企业发展不太容易找到商业模式形成营收规模时,并购也是一种很好的退出方式。

“别说是视频、电商这些风险投资已经投入大笔资金并日趋灰心的传统互联网项目,就连移动互联网这样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新领域,投资者也在打退堂鼓。”

据了解,多家创投在2010至2011年期间展开的撒网捕鱼式投资,已经造就了一批融到A轮或B轮投资的公司,但这些公司大多数都尚未找到商业模式,距离上市退出也遥遥无期。因此,在项目在资本吃紧、融资无望的现实上,只能寄希望通过高价并购实现投资人的成功退出。

但是,并购并非万应灵药。相反,并购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加速产业格局分化的作用。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就指出,目前发生在移动互联网的复制和抄袭行为,已经超过了互联网,这对于处在二线地位的公司来说,无论是获取资本青睐还是高成本的移动互联网人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如果新的资本引不进来,而又无人收购,很大一部分移动互联网公司将会活在“剃刀边缘”——面临被清理出局的危险。

太极创新管理专家,资深财经评论人孙虹钢也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企业并购后成功的概率只在30%左右。而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也一定是要完成基础体系的建设,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并购成功。

综上所述,对于被并购双方来说,要想走出困局,仅仅靠简单化的并购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资深互联网评论人士谢文所指出的,企业打算并购时,首先要考虑所收购的公司必须符合收购企业的战略需要。

而对资金短缺抑或是上市无门的企业来说,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被并购,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找到自己的特点,尤其在二三线企业内,走一条别人无法简单模仿的互联网道路,通过小切口、精准营销、锁定特定人群等方式,进行垂直化运营,一样可以从小而美走向巅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