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华网  陈方 8月9日报道

百度大手笔收购91,360雷电搜索紧急上线,豌豆荚、应用汇等应用分发平台也纷纷表态将发力应用搜索。一场围绕着应用商店的变革似乎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应用商店的发展已有些年头,为何直到此时互联网巨头才争相发力应用搜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紧追巨头,独立的应用商店创业者也纷纷表态发力应用搜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应用搜索初露头角

在7月25日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已敲定移动搜索、移动应用分发、地理位置服务(LBS)以及移动视频为百度移动端的四大战略领域。

7月16日,百度宣布拟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最大的无线应用分发平台之一的91无线。作为中国互联网19年发展史上第一大收购案,足可由此看出百度拓展移动应用分发业务的决心,而这背后的出发点则是移动搜索。作为核心优势,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布局基本都是围绕搜索展开。最终的目标在于以搜索为基础,建立一个基于百度的繁荣生态圈。

对于“手机助手”类产品,搜狗CEO王小川做过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对应:手机助手相当于PC浏览器,手机助手带来的手机市场相当于PC浏览器带来的网址导航。他认为,百度这个收购是在构建一个无线搜索的“二级火箭”,这就是91的价值。 

王小川表示,无线搜索的产品形态和商业变现能力都还在早期,在资本市场的压力和企业的扩张惯性下,催熟就等于催死。百度等不来无线搜索的成熟,而在PC搜索上又被搜狗和360撕咬,自然压力巨大。这种情况下,没法直接延续PC搜索的辉煌,怎么布局能够为未来的各种无线搜索可能性铺路,又具有流量分发能力和收入模式呢?这个答案就是“手机助手”类产品。

知名互联网分析人士葛甲认为,通过应用搜索来推动移动搜索的商业价值转换是百度愿意如此大手笔的收购91无线的原因之一。“百度移动搜索一直以来找不到太过硬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屏幕的尺寸限制,广告在移动端上很弱,难以支撑起庞大的营收。之前的百度虽然在移动搜索方面占了最大份额,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投入背后的较小产出。移动搜索流量的商业价值转换,始终是个问题。好在,眼下就有一个很强的商业模式在百度面前出现了,即用搜索来推动应用分发。这件事别人做不了,只有百度能做。”在《投资博弈:百度扩入口 阿里仍演戏》一文中,葛甲如此写到。

无独有偶,百度宣布拟收购91无线两天后的7月18日下午,酝酿已久的360雷电搜索悄然上线。前脚跟后脚的速度,足以见出,360对雷电搜索谋划已久。360雷电搜索整合搜索与手机助手的功能,并将手机和PC端打通,可实现一键下载。在资源上集合了软件、游戏、电子书、音乐、壁纸等多个种类。资源大都来源于360手机助手、豌豆荚等应用市场,起点、17K等小说网站,多米等音乐网站。

此外,其他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应用汇等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也纷纷表示将发力应用搜索方向。

转眼间,应用搜索已是初露头角。一场围绕着应用商店的变革似乎正在拉开帷幕。

产业趋势驱动

应用商店的发展已有些年头,为何直到此时互联网巨头才争相发力应用搜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紧追巨头,独立的应用商店创业者也纷纷表态发力应用搜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根据王小川的说法,搜索总是晚于生态系统中其他商业模式成熟的,如果其他服务模式不成熟不赚钱,搜索也是没法成熟和赚钱的。百度上市在2005年,比其他2000年上市的首批互联网公司晚了五年,不只是看产品技术的突破,而是要看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也是为什么巨头们在过去的时间里,迟迟未发力应用搜索的原因。但现在随着产业的发展,时机似乎正在到来。

今年3月份,百度发布的移动应用搜索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应用搜索行业的资源储备已经成熟,App资源数量接近于2004年网站的数量,逼近50万(2004年中国PC网站总数为67万),对于搜索行业而言,移动搜索市场已经成熟。

报告数据还显示,由移动应用搜索带来的App下载量从2012年1月起至今已增长幅度高达465%。而迅速增加的App数量正在不断填充着搜索的内容源,对于整个市场来讲,移动搜索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

该报告也指出移动应用搜索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掌握移动搜索技术的公司依然较少。从业者稀缺,也导致了移动搜索市场尚未被完全开启;应用行业搜索依然存在技术瓶颈,应用内搜索以及基于自然语言的搜索技术的突破将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总而言之,移动应用搜索市场整体处于向上的状态。正是基于对产业趋势的如此判断,互联网企业才纷纷开始发力应用搜索。

应用商店生态圈恶化

而从应用商店本身来说,也有着强烈的变革诉求。自从苹果App Store引爆应用商店热潮后,在国内,互联网企业、软硬件厂商、独立应用商店创业者、运营商、代理、卖场等等无不疯狂投入,承载着各种分发、渠道能力的应用更是排着长队。

但目前应用商店的基本境况却是:应用数量以及下载次数日益增长却深陷同质化、混乱、参差不齐、僵尸应用越来越多的窘境。更重要的是被作为入口来发展的应用商店在用户黏度上却极为低弱。

首先,应用数量持续增长与僵尸应用日渐增多形成鲜明对比。此前,移动市场分析机构Adeven的报告称,苹果App Store的88万款应用中的57.9万款应用都是僵尸应用,这一比例已占到总数的2/3。这些僵尸应用在苹果的统计榜单中从未出现过,下载量很小。

其次,即使是下载到手机中的应用,也大部分都成了僵尸。百度官号方披露的一份移动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过去半年时间平均每个用户手机“Native APP”数量增加了5.6个但每天人均使用的数量却减少了0.9个。与此同时,2012年Q3高频APP占据了用户83%的使用时长,而2013年 Q1,数据增长到了85%。

另一组数据显示,大约61%的APP被下载安装后,一周内并未使用激活,61%的APP中还有36%,甚至一个月内都未被使用。根据统计,在应用商店中下载量最大的前1000个APP(数量占比不足总应用的0.1%)却占据了下载总量的55%。

结果显而易见,用户对App的使用遵循了2/8定律,即用户80%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20%甚至是更少的App上。

然而,应用商店目前的境况却并非是用户需求已得到满足,从而不再需要应用商店的结果。相反,从用户角度来说,在动辄上万款的应用商店中,却常常面临着找不到所需应用的尴尬。应用商店中成千上万款混乱、无序、参差不齐的应用一直以来都未得到有效的规整,再加上刷榜等无序竞争的干扰,用户体验受到了严重影响。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用户对应用商店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应用商店“一锤子买卖”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种种乱象、诸多困扰使应用商店生态圈不断恶化。应用商店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保住并提升自身的入口价值,必须积极求变。顺应应用搜索的发展趋势,或许也是应用商店激活自身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