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产品的成功落地,令家庭互联网概念得以实施。但面对长期被广电系所占据的电视屏幕,如何改变用户长久以来形成的使用习惯,成为互联网公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PC机和智能手机的出现,奠定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这种由硬件带动软件发展的解决思路也被应用到家庭互联网领域。

今年下半年,由乐视、爱奇艺、小米、阿里巴巴、百度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组成的软件厂商开始集体“刷”硬件。智能电视、机顶盒、电视棒等一系列硬件产品的推出,令外界发现,互联网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筑路”行动,意图在硬件基础上构建家庭互联网。

由于国家政策的硬性规定,智能电视产品在内容上比较单一,一种智能电视只能内置一家播控平台。但同时,智能电视中的互联网服务却成为了各家发散思维的最好去处。无论是视频、应用还是电视购物,电视屏幕的互联网化都为互联网公司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入口,电视的智能化也为用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入口。

made-in-china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智能电视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45%,意味着国内已经有近半数的家庭在使用智能电视产品。并且根据乐视、联想等智能电视生产厂商提供的数据可见,智能电视产品的开机率要远大于传统电视机。不难发现,智能电视正在为用户打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世界,而互联网厂商也在有序的占领这个世界。

家庭互联网概念的逐渐普及,令互联网厂商垂涎欲滴。在通往家庭互联网的朝圣路上,硬件产品的铺垫必不可少。同时,这些硬件产品也是互联网公司为家庭互联网“筑路”的必备基石。

无论是智能电视、机顶盒还是电视棒,都是互联网厂商在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快加入家庭互联网的方式。互联网公司根据不同需求和目的推出不同层次的硬件产品,但目的却是殊途同归,以硬件产品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占领用户的客厅屏幕。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乐视网、爱奇艺、小米科技四家互联网公司已经推出智能电视产品,并且各有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以保证家庭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同时还有一部分厂商退而求其次推出机顶盒产品,以过渡型盒子产品先获取用户,试图达到与智能电视同样的使用体验。此外,还有一些厂商如百度、PPTV,推出了基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使用的电视棒产品,绕过内容牌照风险,用更廉价的方式占领客厅屏幕。

到目前为止,参与家庭互联网竞争的公司仍属于少数,更多的企业仍在观望。家庭互联网未来的不确定和不明朗成为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犹豫不决的理由,未来在政策和商业模式上的风险因素导致他们裹足不前。

来自政策层面的压力更大。智能电视的技术条件实际上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实现,但碍于国家相关规定一直未能广泛推广。随着三网融合的落地,广电181号文政策的出台,智能电视产品才算真正“合法”。未来如若相关法律法规不变,智能电视产业或将得到良好发展,若一旦改变,整个行业恐怕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商业模式层面的不清晰也令一些企业望而却步。不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家庭互联网的概念和实施也就是近两年的事,用户群体并未成型,使用习惯和产业链条也还在不断磨合中,更多的互联网公司不愿意在“半成品”的家庭互联网上开展业务,导致观望人群在不断增多。

截至目前,在已经进入智能电视市场竞争的选手中,不难发现互联网公司的身影和做事手段。乐视超级电视售价6999元,爱奇艺电视便开出了4567元的低价,但随后又被小米电视的2999元打垮,数字营销被用了一回又一回,但确实消费者对价格过于敏感。另外,乐视盒子、小米盒子、PPBox等盒子产品还在几百元价格上下浮动,而百度影棒、PPLink等电视棒产品则直接进入200元以内厮杀。

低价和免费成为互联网公司入侵电视业的杀手锏,这也是互联网公司一贯的做事手段。在低价和免费的基础上利用增值服务获取利润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标签,在家庭互联网领域也不例外。但眼下的情况下,传统彩电厂商并没有搭建一个可供家庭互联网运作的平台,互联网厂商若要入侵或者抢夺入口,就必须自行搭建。

这也就是为何众多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涉硬”的原因。互联网时代有微软和众多的PC厂商铺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三星和苹果打头,硬件产品的率先普及才能让互联网联通。但在国内的家庭互联网领域,传统彩电厂商的无作为,令互联网公司不得不亲自动手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