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中心 > 国内 > 国内滚动 > 正文

上海国资改革将催热三类上市公司(名单)
2013-11-26 14:29  上海证券报    我要评论()
字号:T|T

整体上市型

“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未来仍旧是上海国资改革发展的一大重点

代表公司:

东方国际集团旗下东方创业、上海水产集团旗下开创国际、上海地产集团旗下中华企业

□壳资源型

由于国企大集团旗下往往拥有不止一个上市平台,“清理”不必要的壳资源也成为上海国资今年以来对旗下平台资源配置调整的重要措施

代表企业:

“仪电系”、上海电气集团非核心业务上市公司

□战略引投型

上海国资上市公司中,有意实施产业转型且控股股东持股集中度高的企业未来或存在“战略引援”预期。

代表企业:

城投控股

⊙记者 徐锐 ○编辑 全泽源

上海国资新一轮改革方案“呼之欲出”,作为沪上国有资产集聚、运营的主要载体,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未来的整合运作方向也再度成为外界热议焦点。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上海国资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动向,下述三大类公司颇值得投资者关注。

整体上市型

近年来,随着上海国资资产证券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城建、上海建工(6.43, 0.05,0.78%)、上海交运等大集团整体上市工作成效显著,上市公司资本实力亦得到壮大。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未来仍旧是上海国资改革发展的一大重点,且一些大产业集团此前已流露出明确的整体上市预期。

东方国际集团2011年5月曾通过定向增发将旗下与物流有关的资产和业务全部注入东方创业。而根据东方国际集团当时承诺,其将在该次重组完成后30个月内完成相关业务梳理及不良资产剥离,随后再按照商业惯例及市场公允价格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依据集团整体上市战略步骤,将外贸公司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如此一算,该项承诺在2013年11月末就将到期,且尚未出现变数。东方创业10月29日通过“e互动”平台表示,东方国际集团目前正按计划推进此项工作。

此外,上海水产集团2008年则通过其控制的上海远洋渔业借壳开创国际,同时向公司注入了部分远洋捕捞资产。而根据上海水产集团此前发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整体上市”已成为该集团今后发展战略目标之一。

再看上海地产集团,市场此前对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平台中华企业、金丰投资(5.23,0.00, 0.00%)的资产整合一直抱有预期。如今随着金丰投资被绿地集团借壳,中华企业的地产平台地位未来也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壳资源型

除大力推进整体上市、实现核心资产证券化的构想外,上海国资今年以来对旗下平台资源配置调整的另一措施,即是“清理”不必要的壳资源。

今年7月中旬,“仪电系”旗下的飞乐股份(8.26, 0.10, 1.23%)发布资产重组方案,民营安防企业中安消由此借壳上市;而就在该方案披露前,上海地产集团控股的金丰投资亦于今年7月停牌,目前重组事宜仍在运作之中,不过金丰投资已明确透露潜在重组对象为绿地集团。

不难发现,上述两个国资卖壳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即相关国企大集团旗下都拥有不止一个上市平台,例如“仪电系”旗下便拥有仪电电子(4.79, 0.21, 4.59%)、飞乐音响(5.88, 0.06, 1.03%)、飞乐股份、华鑫股份(6.12, -0.03, -0.49%)等多家上市公司;其次,壳资源标的占集团资产比重都不大,使得“弃壳整合”较为便捷实施。

遵循这一思路,上海国资旗下大企业集团未来或也存在平台配置调整的可能。与仪电系类似,上海电气集团核心业务共包含电力设备业务、机电一体化设备业务、轨道交通设备业务等多个板块,旗下上市公司则包括上海电气、海立股份(6.58, 0.09, 1.39%)、上海机电(16.68, 0.43, 2.65%)、自仪股份(7.00, -0.02, -0.28%)、S中纺机(21.63, 0.30,1.41%)等数家,未来或存在一定的资本运作空间。

战略引投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顶层设计理念,无疑为未来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国资产业布局方面,上海国资上市公司前期已进行了有益尝试。今年4月,城投控股大股东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与弘毅投资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前者拟将其持有的城投控股约2.99亿股(占总股本的10%)以6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了弘毅投资。

明细来看,城投控股虽主营房地产业务,但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业转型,如开展环保处理业务等。在此背景下,借道股权转让引入更具国际视野、实力雄厚的大型资本,将为上市公司日后市场化、国际化运作奠定基础,同时亦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由此来看,上海国资上市公司中,有意实施产业转型且控股股东持股集中度高的企业未来或存在“战略引援”预期。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上海国资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