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阿里与腾讯的打车APP之争陡然加速。虽然移动社交没有边界,而移动电商则希望尽快形成闭环,但在打车APP上,两大巨头却殊途同归。这是因为,打车APP不仅仅是一款移动应用工具,更是一种支付习惯,和更多的生活方式的载具。可以预见,在未来打车APP的发展道路上,将会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二马相争

高骥远

从IM到手游再到打车软件,阿里与腾讯的两强相争已经进入了焦灼状态。刚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嘀嘀打车率先联手微信支付推出打车减免10元车费后不久,快的打车联合支付宝宣布,全国40个城市超40万出租车司机支持支付宝付打车款,司机和乘客同样可分别获得每笔10元的奖励。“烧钱大战”无疑让用户偷着乐,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巨头砸钱的背后,实则是在暗度陈仓。

阿里希望在移动端尽快形成闭环,而腾讯想在移动社交方面展开更多的商业想象,“二马相争”的背后,实质是两种不同商业模式的交锋与探索。在打车APP方面,虽然阿里和腾讯没有直接对垒,而是以资本输出的方式为其扶持的对象提供弹药,掌控着这两家打车APP的战争局面,这对于目前主要火拼优惠的软件市场的最终格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金只是扶持的一部分,作为一款工具,最终要接入平台级应用。嘀嘀打车前不久已经入驻微信,用户无需下载即可用微信支付,这种捆绑营销的方式立竿见影,据嘀嘀打车透露出的数据,微信支付7天超百万单,补贴过2千万元,嘀嘀打车与微信表示,将继续追加2亿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而快的打车则早已接入了支付宝钱包,效果等同于嘀嘀打车。

套用“移动互联网入口论”,工具解决了需求判断,入口则能最终形成生态体系。而打车是刚性需求,在打车APP的背后,是020应用服务入口,这个入口价值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可向其他服务辐射,形成多种不同的盈利模式。比如,利用打车软件向用户推送精准营销,发送打车目的地的生活服务信息,如餐饮、娱乐、交通、住宿等等,挖掘用户潜在的消费需求。

阿里积极向腾讯“靠拢”,都是以颠覆者的姿态出现的。无论是IM或者是手游,阿里均大幅度落后于对手,这也决定了其“防守进攻”的属性,在PC端防守,在移动端进攻。比如,支付宝在PC端转账收手续费,而移动端依旧免费,再如,与手游开发者的分成比例为1:2:7,看似漫不经心的解决方案,其共同点就是将用户强制性的向移动端驱赶近乎于野蛮,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实反映了阿里对于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焦灼心态。

而打车软件终于让阿里与腾讯站在了同一位置。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各自偏安一隅,市场份额也比较接近,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3年第3季度中国打车APP市场检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市场份额达到了41.8%,位居行业第一,超过嘀嘀打车2.6个百分点。

工具最终仍是要为平台和入口服务的。目前,阿里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线初步搭建完成,从电商、支付宝,到物流、IM以及手游,阿里的战线不仅拖的太长,也有待于整合,形成平台级产品。背靠着打车软件这款APP,可以结合LBS和移动支付、地图、本地服务甚至是游戏等应用,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