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2013 年至今的互联网,可谓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说是要退居幕后的马云却依然忙碌台前,组建“菜鸟”物流,推出“余额宝”欲改变传统银行的生态,甚至推出移动IM“来往”,动作不断;而马化腾则惊险地依靠“微信”成为率先获取移动端红利的赢家,推出微信支付,甚至网络信用卡,围绕微信开始打造移动平台生态圈;百度,原本低调如其创始人李彦宏,也开始了凶猛的开疆拓土。

由他们带领的三家公司成为2013年移动互联网入口混战的主力,相互试探渗透对方的领域,“BAT”大战则不断。

而在2013年牛华网“金牛奖”几个单项的角逐中,李彦宏以其专注互联网的决心和非凡远见,重新唤醒百度的狼性,引领百度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力进击,获得“最佳CEO”称号。

狼性  进击移动互联网入口

一直以来,李彦宏很低调,专注在技术上,面对周鸿祎等的挑衅也当视而不见。他也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极少出现各种会场(相比其他公司CEO而言。)

但却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忽视百度的存在,李彦宏不张扬,无视挑战。但是如果一旦被他盯上你的地盘,你就麻烦了。

2012年,面对汹涌的互联网移动化趋势,百度再一次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很多言论都开始质疑百度的未来。

近两年,谨慎的李彦宏才真正理解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之大,从最初的不看好转而大力投身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李彦宏于2012年底在内部呼吁狼性文化。“我听说恐龙脚上踩到一个石头,几个小时以后他的脑子才能够反应过来,这样不管你长到多大,你都会灭绝。而我们不能做恐龙,我们要做一个强者。”这是2012年底李彦宏给全公司的内部邮件《改变,从你我开始》中的一段话。

随后李彦宏用行动一步一步证明了他要改变的决心。

一年多的时间,百度先后斩获了14个用户数过亿的产品,环绕在搜索、应用分发、地图和视频四大入口旁。

在视频领域,李彦宏摒除他人的疑虑,筹备了视频网站“爱奇艺”,随后,以3.7亿美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并整合爱奇艺与PPS业务。而这个原本业内不看好的“爱奇艺”现在基本已经站稳了食品行业的前三位置,且有消息传出其有独立上市的计划。同时,百度为带宽和版权继续烧钱,启动自建内容战略;它利用自己的入口能力做视频分发。而视频,是新媒体、客厅互联网、4G这些未来市场的重中之重。 李彦宏的市场判断眼光可见一斑。

其实,从并购策略中,可以看出李彦宏的狼性。相比马云的多口入股,李彦宏表现出的则是,要么不花,要花就要有最大效应。为了弥补移动端短板,李彦宏果断以19亿美金收购91手机助手,布局移动分发。“移动搜索+应用商店”双核分发模式优势持续凸显,百度91应用平台(包括百度手机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日均分发量超过9000万,居行业内首位。2013年12月,百度手机助手用户量达到2亿,用户基础更加稳固。

而在国内互联网业界竞争红海——LBS领域,百度地图累计用户突破2.6亿,市场份额由30.79%提升至2013年Q4的56.55%。地图成为百度的第三大入口,也是百度向线下拓展的基础数据平台。随后,百度并购了糯米网,进一步加强了在团购等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底层数据整合和打通,将技术优势逐步夯实为用户体验优势,以技术而非补贴驱动用户份额强势增长。

百度201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数据显示,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百度的移动端收入在其总营收中占比首次超过20%,已接近23%。

“在移动时代,我们希望建立起一个从移动端地图、应用的搜索请求开始,到相关线下实体服务完成的闭环系统。团购、宾馆预订等服务都是我们很重要的服务领域。”李彦宏谈及对移动闭环如是说。

至此,李彦宏2013年的移动战略布局终于小有成效,也可以稍微歇口气了。

开放 加快平台化步伐

但李彦宏的野心却不止于此。

2014年,原本低调的“技术狂人”李彦宏先是跨界参加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接着又在极客公园对话。他也带来了一个更为Open的百度。

去年底,在内部高管会上的演讲时,李彦宏点明了他的期望,“希望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整个公司能够转型成一个具有平台化和接口化思维的公司。”

而去年年初,百度成立“deep—learning”即深度学习研究院。2013年百度世界上,李彦宏首次推出了轻应用模式,把移动搜索海量的长尾需求分发给年轻的开发者们。开发者在接入轻应用这个开放平台后,除了能获得大量分发和用户以外,还能借助百度的强大技术支撑,赢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随后,百度的平台化战略开始加快,百度对开发者彻底开放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地图等尖端技术,让开发者全部受益,百度在云端建立了一个生态体系。以后,百度的平台就像谷歌的安卓一样,会是很多应用的底层代码。

同时,2014年,李彦宏决定将平台化战略更进一步,除了开放技术平台之外,启动“少帅计划”。招30岁以下的优秀员工,希望其在百度产生颠覆性的创新。

对内接口化,则是为了消除大公司内部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的鸿沟。百度拥有超过两万名员工,业务线众多、部门众多、“老人”众多,信息传达和执行力必然受影响,这也是李彦宏的担心,也是他给员工发出《改变,从你开始》,也是呼吁狼性回归的原因。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内部打通并协作成为他考虑的方法。 

“2013年我们布了一些该布的局,但是2014年以及未来若干年,对我们来说更加关键的,我们需要去证明布的这些局,能够非常坚实地执行下去,能够被市场所认可。”李彦宏表示。

这个局就是把百度打造成为一个入口,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平台+入口”这应该就是李彦宏真正的目的,如果成功,手握开发者和用户,就更无惧了。

聚焦互联网  不忘初心

百度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公司最聚焦互联网的一家,无论是搜索,分发平台等,无一不是专注的互联网。这些都是由于李彦宏对技术的专注驱动的,他环抱着一个技术人员的梦想,试图用让更多人感受技术带来的好处。

在回国创业前,李彦宏曾在硅谷当工程师,很快就在信息搜索领域里成为杰出专家,之后拥有了华尔街道·琼斯子公司70余万股期权,在硅谷有了豪华别墅和名车。

1999年底,31岁的李彦宏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在北京一家三星级酒店房间中建立百度。成立之初,规模小得可怜,李彦宏仅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公司员工也只有他和单干搭档徐勇,外加1个财会人员、5个技术人员。

但百度的成长却出乎意料。资料显示,2002年时百度搜索引擎的技术便真正成熟,2004年百度品牌得到网民的认可。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百度也是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

至今,李彦宏仍然认为他人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创立了百度。“做百度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直到现在,这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同样,这种改变愿望也体现在其他领域,比如教育。因为自身的经历,认识到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在两会上,李彦宏提出要利用大数据,使用技术手段汇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贫困地区孩子分享。同时借助互联网开放和免费的特性,加大宣传和培训,让更多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长和学生了解和学会使用互联网、平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方法,避免公共教育资源的浪费,促进教育平等。

去年,在接受一次采访时他曾表示,“创业以来这些年,几乎每年,甚至每隔几个月,我都有一种感觉,我真的做不下去了,如果这道坎儿迈不过去的话,百度就要死了,这样的挑战是我从未遇到过的。”

而因为最初的梦想,李彦宏的不安也总能被抚平,“只要感觉自己心中理想尚存,就会推动你去努力克服这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