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中心 > 国内 > 国内滚动 > 正文

谁制造了保定房价水分:开发商与消费者共同推动
2014-04-08 07:59  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T|T

对于保定房价中的“水分”,最好的方法是预警楼市风险,同时优化其他领域的投资环境。当城市发展的机会多样化以后,房价的“水分”自可挤出。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河北保定将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承接北京部分行政功能的消息一出,房价飙升的传言随即出现。然而,媒体近日赴保定调查发现,尽管确有楼盘半个月内单价涨幅超过千元,但仅库存楼盘即可销售35个月,房价回落的风险已隐约出现。

判断楼市行情,最靠谱的是看库存量和租售比。按照住建部曾经给出的一个简约计算方式,如果城市楼盘库存高于一年至一年半的销售量,就已超出合理区间。据此来看,保定楼盘已处在“高库存”警戒线以上,缺乏上涨动力。此外,没有信息表明保定楼房租价有明显异动。可以说,保定房价飙升的传闻中,确实注入了“水分”。

问题在于,是谁制造了保定房价飙升的“水分”。一个容易找到的答案是开发商。借政策走势或者传闻改变消费者的购房预期,甚至制造恐慌式上涨行情,确实是许多开发商的常用手法。但是,这个答案的缺陷在于,把市场的重要一方消费者当作了不理性的经济人,任由开发商主导。

实际上,保定房价的“水分”中,也有消费者配合的因素,而这恰恰源于消费者的理性。楼市本身具有很强的政策感知力,城市规划变化、基础设施铺陈等,都会立刻对楼市价格造成影响。这些条件保定都具备。不管今后保定是否将分担北京部分职能,其发展路径已然面临巨大调整是不争的事实。开发商看得到这一点,消费者也看得到。因此,即使有所上涨,也别说是什么开发商的“阴谋”,而是开发商与消费者共同推动的结果。

环北京周边因北京“挤出效应”产生的楼市需求,也部分参与制造了保定房价的“水分”。所谓“水分”,很大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市场预期。除去开发商自卖自买假装当“做市商”的影响外,那些在京工作而无法居住的群体,那些无处可去的民间资金甚至国有资金,都可能因为预期而进入这样的价值洼地。如果预期京津冀一体化终会取得成效,那么市场就会对区域内城市的房价变动有所准备。区域内非中心城市地价房价上涨是区域经济合理分工后可能的结果。非要在区域内非中心城市的地价房价照旧的情况下推动一体化,有可能陷入不尊重市场选择的传统调控思维中。

从区域一体化的大局考量,既不能让房产化成了一体化的主唱,也不能用旧观念看待房价可能出现的异动。如果对房价过于敏感,采取限售措施即可让房价恢复表面平静。但是,这可能将愿意投入其中的民间资本也挡到了门外。对于房价中的“水分”,最好的方法是预警楼市风险,同时优化其他领域的投资环境。当城市发展的机会多样化以后,房价的“水分”自可挤出。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保定 房价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