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科学新闻 > 正文

超越极限的电子人:人类进化的下一步?
2015-08-25 09:53  牛华科技  rocky  我要评论()
字号:T|T

1

【牛华网讯】科技博客Mashable专访电子人技术支持者。他们认为人类应该与科技充分融合,拓展人类的能力。有朝一日,电子人的能力将超过机器人。

文章全文如下:

科幻影片经常出现这种场景:机器统治世界,人类沦为机器的奴隶。但一些艺术家和实验者坚信,机器可以造福于人类。

爱尔兰裔人类电子人内尔·哈维森(Neil Harbisson)和澳大利亚艺术家Stelarc认为,如果我们让身体与科技相结合,我们可以大幅提升能力和知觉,甚至可能强于机器人。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大会Robotronica上,上述二人都认为,人体改造技术可以给人类提供不同的进化途径。

“听”见颜色的人

2

哈维森天生色盲。虽然只能分辨黑色、白色和灰色,但他因此拥有一个优势:他不会受到颜色的干扰,轻松识别物体形状。尽管如此,他一直希望识别颜色。他表示,即使你看不到蓝绿黄,你也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日常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

2003年,哈维森与控制论专家亚当·蒙坦顿(Adam Montandon)合作,二人尝试利用声音来“看见”颜色。最终,他们确立一种方案:哈维森头部植入一根联网天线,天线可以让他听见颜色的光线频率。如今,哈维森可以通过振动来感知颜色。

哈维森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一个音调。例如,周日他会穿上F音调颜色的鞋子。他表示,每种食物都有一个音调。在超市、酒吧等场所,他选择音调最美的商品。他还以这种优美的方式感知每个人。

利用天线,哈维森顺利通过色盲测试,借助增加红外线和紫外线接收功能,他甚至超过人类的色彩感知极限。例如,他能够了解银行是否开启红外报警器。

奇怪的是,虽然哈维森的身体植入传感器,但他感觉自己并不是机器。相反,他认为自己现在更像是其他的动物,例如拥有触角的昆虫。“我们可以用控制论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我已经成为电子人,我感觉与世界拥有更多的联系,而且比机器更为自然。”他说。

哈维森的感知并不局限于地球。他的天线已经连接国际空间站的相机,他将探究太空的颜色。

但是,植入联网设备同样存在风险:他曾经被黑。有一次,有人通过天线向哈维森的大脑非法发送一条信息。这起事件证明电子人也会收到垃圾信息。

在哈维森看来,新技术拥有无限潜力,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哈维森认为,他将把互联网当作第六感来开发。“我把互联网看作一种感知拓展,因为它让我感知远处和太空的颜色。”他说。

哈维森还希望帮助其他人分享新能力。2010年,哈维森创立Cyborg Foundation基金会,该基金会旨在帮助人类成为电子人,捍卫电子人的权力,并推广电子人文化。但哈维森预测,100年后人类将关注基因改造技术,天线这样的技术将被基因改造技术轻松取代。

哈维森认为,如果我们整合科技,科技不会比我们更加聪明。“我认为科技不会取代大脑。如果我们联合在一起,科技会更加强大”。

手臂上有耳朵的人

3

作为一名表演艺术家,Stelarc总是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从打造外骨骼到设计胃部雕塑,他的身体一直是技术试验场。

Stelarc的最新项目是在手臂上植入3D耳朵,该项目耗费了十多年时间。他必须找到一位愿意合作的外科医生,他还想在第三只耳朵中植入联网麦克风,希望有朝一日让全世界的人分享他听到的声音。

“这种耳朵不是为我自己服务,我有两只完好的耳朵。它是一只位于别处的联网器官。”他说。

Stelarc认为,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当前的身体。生物体不够强健,经常出现问题,而且寿命较短。利用新技术,我们便不会受到身体或空间的限制。

如果我们向技术开放身体,我们可能就不需要智能手机、平板和健身腕带。“未来,我们周围可能看不到科技产品。我们要么吞下产品,要么植入身体,要么利用纳米机械该在我们的基因代码。”他说。

但是,Stelarc的试验可谓相当痛苦。首次植入手臂耳朵的麦克风引起感染,最后不得不移除。在另一个项目中,机械手原本是用作他身体的永久附件,但由于电极刺激皮肤,他最终只能展示机械手。

与哈维森一样,所有人体植入物体都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因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人黑掉了吉普。我的身体可能会被控制,做些不该负责的事情。”Stelarc说。

Stelarc认为,安全问题不应该阻碍我们前行。我们的身体是进化的产物,融入科技可能是下一次进化。我们总想成为与昨天、十年前或五十年前不同的自己,为什么不用科技攻破自己的身体呢?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电子人 科技 机器 互联网 生物

责任编辑:周光照

我要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