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再次强调了坚持精准扶贫,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方针。

目前,在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农产品上行问题上,已有多家电商深度介入,改造传统农业流通供应体系,为电商产业扶贫提供了实验样本。

4月底,拼多多在河南省中牟县开展首个“一起拼农货”项目,帮助中牟大蒜触网销售。当天,新农人商家以每斤溢价0.15元,与当地546家贫困户签约,包销2000亩大蒜。项目于当天9点上线,24小时就在拼多多上卖出了33万斤“扶贫蒜”。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拼多多这样的新电商平台,农产品的流通链路变得畅通,让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农货,并帮助农民多赚钱。

业内分析认为,在传统流通链路中,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缺乏直接对接,供给信息要层层传递。一旦信息滞后,产地预判错了市场,便会引发连锁反映,出现“猪周期、蒜你狠、向前葱”等周期陷阱。

对此,拼多多正在探索建设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将消费信息反向输出给产地,让农户、商家第一手获知消费区域喜好、品类需求等信息,及时按需备货。

此外,今年拼多多将投入100亿的营销资源,在500个产地严格选品,帮助优秀农货建立商业品牌。同时,利用平台规模优势整合资源,为产地提供分拣、物流、包材一体化解决方案,并联合第三方共同投资薄弱环节。

其中原因在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仅有地理概念,仅地理标志产品达1700多个,但其中缺乏成熟的商业品牌。如美国脐橙有新奇士品牌,但国内脐橙仅有“赣南脐橙”概念,无法给产地农民带去品牌溢价。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希望通过这笔投入,在中国500个产地能培养出一些品牌,并给到农民溢价增收,甚至说培养出下一个佳沛、新奇士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