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阿里提出了中台的概念。那一年,阿里高管参观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游公司Supercell,发现他们复用通用素材、算法,低成本打造系统,快速试错,用不到两百人每年创造15亿美元利润。

阿里总结这套打法,提出了“中台战略”,并且利用这个中台,阿里仅用一个半月就上线了团购平台——“聚划算”,只用了同类产品研发资源的几十分之一,同类产品开发时间的几分之一。一时间,中台的概念彻底火起来了。

其实当时人们提到中台,最先想到的是个组织架构的概念,指通过管理创新在组织架构层面实现复用,但在阿里这边起到作用的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框架,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在技术层面来解决整合复用的问题。

看到阿里的成绩人们不禁好奇——中台这样的好东西是否专属于技术实力雄厚、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领先科技企业?传统行业或者技术没有那么强的公司,能否通过采购中台产品,直接获得相应的中台能力呢?

IT部门如何满足暴增的数字化需求?唯有数字中台

另一方面,IT部门看到了阿里取得的成绩想要建设中台,绝不是装装样子,因为在现实层面,负责企业系统建设的IT部门面临着困境。他们虽然资源有限,却面临不断暴增的数字化需求,压力重重,不堪其扰。具体来说,IT部门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点: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进入了红海博弈阶段。对于企业精细运营能力要求提高,这就要求IT部门快速搭建大量系统,实现数字化运营,以支撑企业增加利润、降低成本需求,提出了更高需求。

主流商业模式逐渐走入创新为主导的阶段,内外环境变化加快。企业要实现快速试错,对于数字系统快速搭建、灵活修改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给IT部门带来巨大压力。

信息孤岛问题导致企业数字系统使用不便。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经过多年数字化建设,早已高度依赖数字系统,而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线建设的系统之间数据常常不互通,众多系统在企业中如同林立的烟囱。企业若想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想要开发企业数字金矿,提升操作效率,就需要IT部门完成大量集成工作。然而系统集成工作非常困难。

IT部门要满足暴增的数字化需求,要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快速迭代、低成本试错、高效集成,要应对业务部门的大量抱怨、吐槽……IT部门要解决这么多问题,真正有效的方法只有数字中台。

当然中台并非阿里这样技术雄厚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企业专属。IT部门推动企业直接购买魔方网表,就能拥有中台能力。用魔方网表,系统搭建人员就算不写一行代码,就能快速搭建系统,用极少的资源就能快速打造数字化竞争力。

魔方网表数字中台产品化先行者——先于中台的概念诞生,已在该领域默默耕耘12

2008年诞生的魔方网表,比阿里提出中台概念还早7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魔方网表,就致力于打造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力图帮助企业用最简单、最快速、最敏捷的方式达成高度定制化的高效数字系统。

魔方网表最初的企图心,就不是那些半路出家蹭热度的产品可比的。能将魔方网表的定位阐释的最贴切的概念,就是数字中台。魔方网表与仅仅满足一些简单数据填报需求,处理简单业务逻辑功能的薄弱平台截然不同,它除了能实现简单应用,它还可以支撑大中型企业核心系统建设,适应复杂IT环境,集成众多系统,搭建大型应用,实现复杂功能。

凭借超前的意识和多年的努力,魔方网表获得了小米、华为、中国人寿、中国商飞(C919大客机)、西南林业大学,等大量企业和组织的应用验证。这些组织选型采购流程比较严格,通过他们的认可实属不易,另一方面,在与这些优秀企业合作中,魔方网表对于如何推进中台在组织中应用积累了大量经验。它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理念的创新、实践激发验证,加上辛勤的耕耘的结果,或许正像《华严经》里说的,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IT部门推荐企业使用魔方网表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1、帮助IT部门实现企业系统自主维护。将有限资源用出无限可能,就算IT部门缺人缺钱,只有一把烂牌也能打出绝佳效果。

能将IT部门开发效率提升十几倍,投入很少资源时间,IT就能打造企业所需的管理应用, 业务部门甚至也能参与系统搭建,减轻IT部门搭建维护周边系统的压力,从而让IT部门将注意力专注于提升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核心任务。底层功能充分封装,不懂编程的实习生也能完成搭建系统,解决工程师难培养,留不住问题,帮助高级人才将注意力集中到更加重要的工作。

2、提升系统开发速度,实现灵活修改。魔方网表能为企业带来快速开发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完成快速试错,探索最佳市场竞争策略。使用魔方网表,系统搭建人员再也不需要从底层开始费力的单独开发、测试应用,而是能基于一个快速开发平台,迅速打造企业所需的个性化管理应用。只需更改字段,配置BPM流程,使用与Excel完全兼容的回写公式就能轻松实现丰富表间关系,实现系统修改。

3、提升内部客户满意度。IT部门采用魔方网表这一平台,上午开会讨论需求,下午就能实现原型上线。超越传统方式几十倍的开发速度,可以充分满足业务部门及管理人员需要,提升满意度。

4、帮助IT部门消除信息孤岛,为企业打造整体一体化的数字系统。魔方网表一个平台能够同时支撑多条业务线,这样业务线之间可以彼此支撑、共享数据、互相配合,实现1+1远远大于2的效果;还能在三个层面上帮助企业消除信息孤岛;操作层面互相贯通,形成一体化系统,提升操作效率。

5、提供基于平台的专业实施服务;虽然使用魔方网表自建系统十分快捷,并且可以更充分的实现个性化,但是毕竟也需要时间学习。魔方网表提供基于平台的快速实施服务,经验丰富的实施工程师,可帮助IT将系统上线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6、避免IT系统重复建设,节省IT部门有限的开发资源。

7、数字中台即是核心系统,扩展性极强,就算企业成长成为超大型企业,仍然不过时,可持续生长满足复杂的IT环境与复杂业务需求。

8、实现先进的流程管理。魔方网表拥有符合国际标准兼具中国特色的BPM业务流程管理引擎,能帮助IT部门打造更好的工作流,审批流,电子流,并能完美结合表单系统,权限体系,通过外部字段组实现跨系统流程。让企业有能力实现最先进的流程管理。

9、适应丰富多样的企业IT环境,大企业复杂环境也不例外。魔方网表具备集群部署、单点集成登录在内的上千种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大企业复杂IT环境需求。所以小米、华为、秦山核电站都在用。

获得业界认可被评为“2020中国信息技术业务中台标杆产品”

2020年6月30日,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2020第三届中国信息技术主管大会胜利召开。在本次会议上,魔方网表被评选为“2020中国信息技术业务中台标杆产品”,这标志着魔方网表获得了业界的权威认可。

 

众多世界500强企业认可的中台产品

使用魔方网表这一数字中台的企业,不乏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其中包括中国人寿、华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石化、小米等十多家公司。500强企业高度复杂的使用环境也能支撑,中小企业相对简单的要求就更不是问题了。

在中国人寿,最开始引入了魔方网表,是为了构建一个端到端的一站式数据收集平台。平台投入使用后效果不错,满足了中国人寿使用场景中人员范围广泛,岗位众多,填报应用要求界面简洁和操作简单要求,帮助企业提高了填报效率。

后来随着中国人寿对于魔方网表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人寿对于魔方网表的定位也就更改为真正的数字中台。

他们为了充分利用魔方网表为各分公司赋能,增强分公司管理创新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范围推广魔方网表。首先选出部分子公司,按照实际使用场景制作系统,然后在总部开展案例征集与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利用这些案例促进更大规模的推广。在中国人寿为分公司赋能的过程中,魔方网表组织结构分级分治的功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通过这种层层配置子管理员方式,将管理创新能力逐层下放,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华为公司在OCC项目中选择将魔方网表作为支撑技术中台核心组件,构建了数字中台系统。利用该中台,业务人员直接参与系统搭建,缩短了系统开发的需求链条,减少系统上线时间,保证了系统稳定。更帮助华为公司打通了多条数据链路,对接了API中心,贯通了Welink、eSpace等日常工具。

 

推动中台平民化,让中台不再高不可攀

魔方网表,让原本看起来只有顶尖企业才能搞定的数字中台,就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也就是这一原因,让选择魔方网表的普通企业达到了十多万家,令正在运行的魔方网表应用有了数十万个。下面以北京安联国科、上海律图为例,做个简单介绍。

北京安联国科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民用爆炸物检测机构。为梳理在项目管理中庞大的数据量和项目数量,安联国科需要一套灵活、实用、功能强大的数字中台。他们选择了魔方网表,实现了成功的信息化,工作安排效率大大提升,达到了业绩翻番的效果。

上海律图表面处理有限公司选择使用魔方网表,搭建了企业的数字中台,使企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通过这个数字中台,改进了业务流程,实现了对生产物料状态及时跟踪。解决了生产、出库等管理问题。如产品相关的技术信息需要人工填写,易出错,造成成品不符合要求。出货出错,如标签与实物不符,数量统计不对,货物送错客户等问题。并且改善了塑料电子产品的表面处理加工工艺,企业受益于业务中台战略。

IT部门要推动企业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成为企业核心部门

IT部门在企业中要用有限资源承担起数字化转型的职责,而不是逐渐被边缘化。要用数字中台克服资源少、人员匮乏的难题,帮助企业花小钱办大事,提升企业数字化精细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助力IT部门成长为真正的核心部门,使用数字中台产品是关键。

阿里对外提出中台战略时,内部准备早已完成,后面只是顺水推舟,而魔方网表也是类似的,早在hpapaas、aPaas、iPaas、中台这些概念火热之前,魔方网表已经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企业数字化平台了,它不仅仅能实现简单数据填报,更是可以满足大中型企业核心系统建设,适应复杂IT环境,集成众多系统,搭建大型复杂应用。值得IT部门推荐给企业选用,从而为企业带来精细运行、快速试错的战略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