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一篇报道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这篇报道指出,中国工业生产加速数字化转型,制造业开始广泛地使用机器人。其中,联想研发的第三代智能工业机器人“晨星”凭借突出的产品实用性和市场吸引力,在机器人领域挑战波士顿动力。对此,有国内媒体分析称,晨星机器人的落地应用,不仅意味着联想的“新IT”蓝图再落重子,也为其奔赴A股科创板之旅再添助力,有望进一步打开投资者的想象空间。

今年1月12日,联想集团(00992.HK)向港交所提交公告,披露了自身将于A股科创板上市的计划。据联想透露,此次融资额预计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募得资金将用于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相关产业战略投资,及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而据联想日前公布的2020/21财年第四财季报告数据显示,联想的总体营业额达到10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创下近10年来的最高增速。其税前利润达到25.8亿人民币,净利润17.6亿人民币,分别为2019财年的近5倍和6倍多。

在联想财报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其全年软件和服务业务的营业额达到330亿元,同比增长达39%,是集团整体营业额增速的两倍。仅在第四财季,这一业务的营业额就同比提升了44%,其中包括设备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在内的运维服务营业额接近翻番,解决方案服务业务的营业额增速也达65%。

漂亮的财报数据,似乎预示着联想“3S”智能化转型战略目前已初见成效。2016年,联想开始启动了智能化转型,2019年更是提出了以Smart IoT(智能物联网)、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础架构)和Smart Vertical(行业智能)为核心的“3S”战略,着手建立覆盖“端-边-云-网-智”的完整“新IT”架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今年4月初,联想宣布为顺应“3S”战略,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分别对应3个“S”,打造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方案服务业务集团三大业务板块。

支撑新业务高速成长的,是联想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力。联想目前在全球设立了17处研发基地,并构建了联想创投、研究院、产品事业部三级研发体制,每年均以1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投入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联想目前已在全球积累专利及专利申请近3万件,其中仅5G标准必要专利数就超过1000件。在波士顿咨询(BCG)今年4月公布的2021全球最具创新公司50强中,联想在上榜的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三。

此次被外媒曝光的晨星机器人的许多硬件设备,以及3D重建、运动规划、自然示教、人机协同等智能化软件技术,均由联想自主研发。除工业机器人外,近年来联想还在多个研发方向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比如在超算(高性能计算)领域,联想就在2020年底公布的“全球HPC(高性能计算)TOP 500”榜单中独占36%份额,蝉联第一。而与晨星机器人同出一门的“晨星”AR解决方案,更是早在2019年就被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与维修工作中。

作为一家早已实现“智能制造”的企业,联想还积极将取得的技术突破,应用在提升自身的生产力上。联想武汉工厂率先投入使用的“量子线”,是业界5G+IoT(物联网)自动化组装的标杆,通过导入“量子线”项目,3C设备组装产线的自动化率提升了两倍。而已在联想自营工厂落地的联想先进生产调度系统LAPS,更是获得了有运筹学“奥斯卡”之称的Franz Edelman杰出成就奖提名。

联想通过技术创新力实现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动自身业务增长的新引擎。而不断亮相的新业务,还在进一步扩大联想的业务边界。强悍的技术硬实力加上亮眼的财报业绩,不仅为联想回归A股创业板提供了充足的底气,也拓宽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