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回家务农是句自嘲,现在回家务农却有了技术含量。科技兴农已从愿景变成了现实。
最近十年,一个个电商村出现在大江南北,农业数字化发展让农民不背井离乡也能发家致富。在这些电商村中,一些地方特产也借力互联网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弄产品产销不一样的路,实现了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平谷大桃。
平谷大桃闻名遐迩,在明清时就已拥有皇家贡桃之美誉。但即便是有如此美名的地方特产,转型的第一步照样走得磕磕绊绊。
大学生村官的艰难探索路
马坊镇梨羊村正是位于“中国桃乡”之称的北京市平谷区。2006年,梨羊村迎来了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一任大学生村官杨欣闻。
当时,农户种出来的桃只能摆摊卖,或等贩子来收。桃子的品种也很普通,便宜时一斤只能卖3毛钱,农民一年的收入不过几千元。
一切都很原始。
杨欣闻开始琢磨如何扩大销路。2010年,他和人合伙成立了绿养道合作社,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可能性,开始尝试在线上卖桃。
云南人杨欣闻怎么也没想到,一份任期三年的村官工作,让他和平谷大地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一待就是16年,带着农民一起种桃致富。张慧明|摄
起步期订单寥寥,更大的麻烦是,没有快递公司愿意接收生鲜产品。那时他们的店铺每天平均有两三单,没办法,杨欣闻和几个同伴带着小推车坐公交车,去北京市里送货。一趟来回就是大半天,赚少亏多。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从第二年开始,我们找快递公司,承诺坏了包赔。”这样,快递公司陆续开始收件。但问题一茬接一茬,“当时我们也没仓库和冷库,直接在地里摘,碰到下雨天就摘不了桃。2012年才投资建了仓库和冷库。”
到了2019年,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入驻拼多多后,杨欣闻发现,平台上的流量很大。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绿养道旗舰店排到了拼多多品质排行榜第一名。
回头看,九年的探索,才算走出了一条道来。故事叙述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其实并非易事。就拿产品品质来说,平谷大桃本身只是一个标签,而要维护好这个标签,不给这个标签抹黑,凭的不仅是平谷大桃本身质量过硬,跟合作社的筛选把关和高效运作也密不可分。
80岁农民如何年入20万?
别说以前,哪怕是今天,靠着家里的几十亩地就年入20万,要说没有些门道,是不可能实现的。
80岁的查露宽是马坊镇梨羊村的村民,老两口种了20亩桃,靠着种桃,老两口一年能有近20万元收入。杨欣闻说,附近村子里两到三口人的家庭,种桃每年能收入15-20万元,还有几万元兼职收入。但这一切显然不是通过传统的农产品产销合作模式。而是基于和合作社的密切合作。
80岁的查露宽在桃园。靠着种平谷大桃,他和老伴一年有近20万收入。张慧明|摄
在这里,村民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者。每到桃子收获的季节,村民们会吧自家要卖的桃子运到合作社。在合作社,采购员挑选、过秤、装车;仓库里,村民们,合作社的兼职打包员工,热火朝天地分拣桃子,按照等级装箱。最后一环,是快递公司,他们每天运走几千单。
农户、合作社、电商平台、物流运输,互联网和农业的集合,让平谷大桃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全国消费者的果篮里。而卖桃收入只是农民们收入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比如仓库里对桃子进行分拣和打包的工作,村民也可以兼职。一小时15元,一个月能收入三千多元。据在绿养道合作社兼职了4年的高春霞介绍,在合作社仓库打包分拣的工作每年能从5月做到10月份,算下来也能收到近2万元。兼职结束,高春霞回去经营自家大棚,除管理桃树,她还套种生菜。一个棚的桃树能收入3万多元。
在绿养道合作社,负责分拣、打包的都是附近的农户,每天至少有20人,到旺季,分拣打包的村民更多达上百人。
但是种桃有淡旺季,一到冬天,农户没活干了。合作社就从品类方面想办法。桃树每年要剪枝,为了环保,树枝现在不能焚烧,反而变成了一大负担。不过杨欣闻他们研究发现,把减下来的树枝粉碎、发酵,可以做成生长蘑菇的料,尤其适合种赤松茸。
如今,赤松茸和桃树套种已成当地流行的做法。增收效益明显。农户种桃一亩地年收入1万块钱,种赤松茸还能收入1万元,时间也可以完美匹配。每年中秋后与桃相关的活就干完了,正好种赤松茸。
此外,绿养道合作社还开始实验玉米新品种,最终研发出水果玉米,可以直接当水果生吃,甜度达27.4,营养价值也高。水果玉米2022年已上市,市场反馈很好,合作社计划明年大面积种植。
所有的新品类开发采用的都是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我们合作社研发出来后,自己会种一部分,同时把种子分给农户种,成熟后他们再把产品送过来。”
水果是应季产品,遇上集中上市,合作社就参加拼多多上的秒杀或万人团等活动。各种“拼”的模式,能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拼多多上全国近9亿消费者的农产品需求迅速聚集起来,快速把应季水果卖出去。
比如已经连续举办四届的拼多多“超级农货节”也是为类似绿养道合作社这样的商家量身定制的产销对接平台,每年7-8月份都是各类农产品,水果成熟的时节,此时推出这样的大促活动对农产品卖家们来说可谓是及时雨。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今年将为农货节累计投入15亿资源,扶持“南果北粮”直连8.8亿平台用户,助农户、消费者和商家共享秋收的喜悦。时下,作为平谷大桃的代表商家之一,绿养道合作社在拼多多上正迎来属于它的销售主场。
正是靠着这种多品类全面开花,通过电商平台打开农货销路,农户的稳定收入才有了保障,而这一切之所以成行,其实最终还是依赖于互联网对农产品产销模式的重构。
互联网平台成农民增收重要推手
在电商没有普及的年代,农产品要变现几乎只能卖给当地的商贩,农民在价格上吃亏是常有的事,同时受限于交通运输条件,单靠农民自己也很难自己去拓展销路。
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和冷链物流的建设成熟,通过电商平台,一个地方的水果生鲜特产可以很容易的卖到全国各地,今天才从树上摘下来的平谷大桃,明天就能鲜美的出现在千里之外广东人的果盘里。
目前绿养道全年线上的销量有1000多万单,平均一天出单2000-3000箱,其中通过拼多多销售出去的量占三分之一。
邮政快递每天都来收货。目前合作社全年线上的销量有1000多万单,平均一天出单2000-3000箱。张慧明|摄
拼多多平台独特的“拼购+产地直发”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需求波动,合作社与果农达成了长期供应合作的模式,省去了中间交易成本,村里的产业柔韧度变强。也正因此,平谷大桃电商村越做越强。
疫情暴发以来,合作社通过线上销售,帮助周围300多户桃农销售大桃共计1500多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以上。
毫无疑问,农业数字化的发展,渐渐打通了城乡之间的种种隔阂,也丰满了农民们的钱包。
通过梨羊村的例子,我们发现,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增量已不在种植端。而是在组织、深加工、运营、品牌、科技,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农民,合作社,互联网平台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