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社联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4月23日,西安理工大学“秦风楮韵”实践队走进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开元路社区,开展“非遗楮纸共传承”活动。活动现场,实践队不仅通过技艺展示、互动体验让千年楮纸“触手可及”,更与社区正式签订社会实践合作协议,挂牌成立“非遗文化实践研学基地”,为传统文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注入长效动能。
非遗技艺进万家 楮纸文化润民心
活动以“展、学、做、创”为主线,带领居民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实践队成员通过图文讲解、实物展示,生动还原了国家级非遗“北张村楮皮纸制作技艺”的千年脉络。“从构树皮蒸煮到108道手工工序,一张楮纸需历经数月方能成型,其轻薄如蝉翼、坚韧可传世的特性令人叹服。”现场居民在体验环节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尝试楮纸拓印生肖纹样、制作楮纸漆扇文创,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中体悟匠心。社区居民李女士感慨:“孩子拓印了一幅《青花瓷》图,边做边听大学生讲历史故事,这种‘活’起来的文化课比书本更生动!”
校社签约谋长效 实践基地启新篇
为构建非遗传承常态化机制,活动当天,西安理工大学“秦风楮韵”实践队与开元路社区签署《社会实践合作协议》,建立了社会实践研学基地。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北张村造纸体验中心资源,定期开展非遗技艺传习、文化沙龙、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同时组织高校志愿者进驻社区,为青少年开设“楮纸小课堂”,打造“高校赋能+社区搭台+居民参与”的文化传承新模式。通过实践队的积极推动与资源整合,基地的落成标志着非遗传承从短期活动向长效服务的跨越,为传统文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提供了可持续载体。
跨界融合育新机 青春力量助传承
作为活动亮点,实践队还展示了以楮纸为载体的创新成果:原创国潮IP楮楮的环保楮纸笔记本,结合非遗漆艺的楮纸团扇、融入汉唐纹样的拓印文创等作品引发关注。团队负责人介绍,这些产品均由学生设计,未来将通过社区公益市集、线上平台推广,探索非遗技艺与市场接轨的创新路径。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技艺传承的实践课堂,还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创新研发的孵化平台,未来项目团队将通过深化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文旅项目的多元融合路径,助力楮纸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