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硬件数码 > 数字家电 > 业界 > 正文

旧家电管理新规落地引忧 叫好不叫座遇尴尬
2012-10-18 14:42  中国网    我要评论(0)
字号:T|T

近日,《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束,这意味着旧家电管理新规出台已进入倒计时。该意见稿重点对旧家电交易产品的来源管理、产品质量状况及售后服务进行了特殊规定。对此,业界普遍表示,面对当前二手交易市场的混乱现状,新规的出台有利于对该市场进行规范。然而,新规如何落地同样引人关注。

旧家电销售最低3个月保修期

记者在商务部网站看到,在办法中,明确规定旧电器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 微型计算机等产品。其中要求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者需对收购的旧电器电子产品建立档案资料,在收购时应当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内容包括旧电器电子产品的类 别、商标、产品制造商、型号、机身序列号和生产日期。从个人手中收购时,还应当登记出售人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从企业收购时,还应当登记企业营业执照有关 内容。

此外,办法着重强调了质量安全方面,首次提出了旧家电的保修期一说。办法中第十一条规定,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营者应当在交易达成后,向购买者出具销售凭 证或发票,并应当提供不少于3个月的保修服务,交易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此外还应设立销售台账,对销售情况进行如实、准确地记录。

按照办法所说,经营者需要查验收购的旧电器电子产品质量、性能和主要部件的维修、翻新情况,以此作为定价依据,并将查验结果和收购价记入产品档案。经 营者销售产品时应向购买者出示产品档案,不应刻意隐瞒主要部件维修、翻新等情况。违反上述规定者,将由地市级以上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 者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办法中指定经营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处理;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 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由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维修、翻新应当保持或改善节能、环保性能,注意使用节能、环保 工艺和器材物料。

记者发现,业内相关行业协会也被纳入办法条款中。办法中明确表示,中国旧货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均是旧货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根据法律、法 规、政策和协会章程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接受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同时强调中国旧货协会负责设计并制作旧货标识,经工商注册后,向旧货市场及旧电 器电子产品经营者提供。

或盘活整个市场

家电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旧家电管理办法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中怡康总裁助理研究中心总经理彭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旧电器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脏、乱、杂。 充斥了很多不安全的因数,像旧家电的再利用、再拼装,使得电器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办法的规定将极大改善这一产品现状。 “办法的推出,对整个家电旧货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办法将有利于规范整个行业,使得整个行业交易更加透明,能够理清、理顺交易市场,有望盘活整个市 场。”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百户消费者中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拥有量都突破了100台。已经迈过了家用电器普遍缺乏的时代,步入家电淘汰期。未来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数量将十分庞大。

另来自发改委数据也显示,我国每年的理论淘汰家电超过5000万台,淘汰量年均增长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淘汰量将达到1.6亿多台。家电 世界网总编辑陈礼明表示:“其实这也是家电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因为家电的更新换代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家电的使用寿命。”拿电视机来说,设计寿命通常 都长达十多年,再回头看看10年来的电视发展,已经由普通的彩电变成大屏、超大屏、高清、超高清、智能、3D电视,两三年一换已是正常情况。随着未来家电 时代的发展更换将越来越快,旧家电必然越来越多。

不过,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人口基数大,存在一定贫富差距,使得二手家电还存在很大的市场,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彭煜表示,美国旧家电 的现状是随便丢弃,往往很多八成新、九成新的电器都能在垃圾堆里看得到。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人觉得保存家电很麻烦,此外在美国处理旧家电还是要缴纳一定的费 用,索性都扔了。再过几十年,中国肯定也会如此。但从现在开始逐步规范起来,很有必要,能够盘活一盘棋。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新规的积极意义表示肯定。“新规中的‘实名登记并建立档案资料’、‘出具发票并提供售后保修期最少3个月’,对于购买旧电器的顾客而言,保障了利益,也让旧电器市场更加规范透明。”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旧家电 管理

责任编辑:晏井浩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