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品牌宁愿价格倒挂也不降价,决心逆势死扛到底。眼下春节快到了,本来应是白酒的销售旺季,白酒业却遭遇了“滑铁卢”。
这两天,茅台和五粮液的年度经销商大会同时召开。三公消费限制,市场需求低迷,面对销售“滑铁卢”,厂家还在沿用惯性思维,说得更多的依然是"要保证渠道利润"、"控量稳价"、"控量保价"。而在场外,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早已从2000多元一瓶,一路跌破到千元以内。在过去政务消费的时代,一个关系户可以通过出厂价或是团购价就可以一夜暴富。出厂价几百元的茅台,曾创造了经销商一瓶净赚1300元的利润,这简直是快消史上的奇迹。薄利多销是人人都懂的经济学原理,虽然未必所有商品薄利一定多销,但是对于眼下的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来说,要想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就要真正放下“身段”,走下神坛,走进百姓生活。特别是在80后、90后不断成长为社会主流消费人群,爱喝高度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三公消费受限又决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高端白酒企业如果一味地逆势死扛,我们很难想象它们的生存空间还会大到哪里去。怎么看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品牌宁愿价格倒挂也不降价,决心逆势死扛到底?《央广财经评论》,现在请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一起来评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酒类企业盲目跟风高端白酒,各式包装精美、光耀夺目的名酒"横行"市场,价格在各路蜂拥资本的强力推动下,更是一路飞涨,造成了中国白酒市场虚荣的局面,也导致中低档白酒成长受挫,广大酒民只能是望而却步,大呼喝不起酒。茅台和五粮液继续强调“要保证渠道利润”、“控量稳价”、“控量保价”等营销策略,您怎么看?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对于这些白酒企业来说,现在它面临整个消费市场的转型,和其他的市场的转型是一回事,不止是白酒,各个行业都在转型升级,在这个情况下,白酒市场和白酒企业如何面对当前的消费环境,它是死扛还是一直坚持,还是一种自己的反思,取决于企业它自身的一种判断,我们对此还是要理性分析。
也有很多的朋友再说高端的白酒、高价的白酒,如果它这么样的扛下去,真的用死扛这个词能够说明它,它到底是,只要扛就不会死还是说这么扛下去早晚会死?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其实作为这种高端白酒,之所以叫高端并不是完全的接近大众消费,它以高价作为一种策略还是以市场作为一种策略,它其实是一种很矛盾的选择,如果高端就是所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起,如果它又要走大众化或者走市场的拓展策略,它离开大众又没有市场,在这种矛盾底下,作为茅台也好、五粮液也好,还是其他酒它都面临一种选择。茅台、五粮液作为国酒来说,最终还是要国人消费的起,或者说跟中国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对接,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由于中国的三公消费和镇上消费带动市场的繁荣,它有一个理性的回归,所以它高端不一定就是说非得把自己降低为一个非常普通的形象,但是它应该跟我们的消费国情或者说消费水平相挂钩,从原来的畸形的过高这种状态,到它理性的定位。比如在我们无论是商务消费还是送礼消费还是人情消费中,也能接受这种状态,或者对于偏爱这种高端酒的人也能喝的起,不只是要公款才喝得起的状态,所以避免它有一个跟新的社会环境对接和匹配的问题。
有媒体总结:上世纪80年代,五粮液靠大幅提高出厂价从而抬高零售价格,把同一梯队的泸州老窖甩得老远;2000年初,水井坊的"终端定价要比茅台和五粮液都贵"的策略奠定了中国白酒新贵的地位。每年初,白酒行业都要上演争夺涨价大戏。连续几年引领涨价后,茅台赢得了江湖老大。白酒的营销策略精髓,您觉得主要在哪?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从过去的十年发展史来看,它的精髓还是走的太异化,就凭借自己在国酒这样一个地位上所取代的品牌优势,通过涨价离开了跟中低档酒的差距,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并没有错,只是整个国家酒的市场消费环境情况。
确实消费环境如今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看到,现在情况不同了,白酒的政务时代正被商务时代和民间消费时代所代替。经销商最大的不同是以前主攻人脉,而现在的客户却是分散的,消费是碎片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在"神坛"上待了很长时间的白酒,是不是该换换思路了?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是,就是说国酒它作为国酒,你给它一种在"神坛"上待多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未来能坚持多久也继续取决于它自身在品牌上的维护和拓展,它现在整个消费对象在面临着转型,过去大概70%-80%比公款消费了,或者说靠镇商这种关系渠道酒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它面临着整个渠道的重组问题,或者说从以前的官场为主,真正向走向市场为主,在重塑形象,重新找到它的客户群,重新找到它市场的根基所在,这就是它整个一个市场转型带动企业转型、品牌转型的问题。
可能还是需要它来降下自己的身段来贴近我们的真正的消费者。展望2014年,在中央继续落实"八项规定"政策、反对奢侈浪费等"奢靡之风"的背景下,白酒业的"寒意"恐怕还将继续蔓延。挤掉此前疯狂式发展带来的泡沫,真正从"名酒"回归到"民酒",相信是白酒业调整的趋势。白酒业未来发展将面临哪些阵痛?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首先它市场对接的问题,它过去的整个销售渠道体系的构建,靠人脉,就是你刚才说的镇商关系,尤其我们还知道的比如军队,这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这个消费中过去保持了跟普通百姓的隔离,它的渠道主要是倒向是往那个方向,那么在新的情况下,它的渠道链接要重新链过来,比如你的商务消费或者说你的品牌,得重新的受众群,这个渠道要重组,它带来的第一个阵痛。第二个就是在形象上阵痛,过去是一种权贵形象,贡酒形象或者什么,大家都是应该觉得是送礼,或者送个官或者什么办事的,那么现在这个消费面临着它的形象上,那我现在是作为我亲情或者说在我的商务,在我的工作它也是一个尊贵的奢侈品,从原来的权贵酒变成奢侈品,那我的重塑,所以这是一个阵痛。
相关报道:
- 白酒塑化剂阴云再袭酒企:国标至今仍未出台2014-04-09
- 食药监总局:白酒不准标注特供专供等字样2013-12-03
- 白酒央视广告招标转幕后:茅台五粮液豪掷4亿多2013-11-25
- 白酒产业盈利模式粗放 原料成本仅为售价5%2013-11-19
- 严控三公将高端白酒打回原形 茅台价格跌一半2013-04-24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