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中心 > 产经 > 产经滚动 > 正文

运营商银行被批助纣为虐:电话诈骗可获13%利益
2014-03-13 08:47  证券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T|T

被批放任电话诈骗获利10亿元 三大运营商集体喊冤

电信专家认为,对于电话诈骗,除从技术上继续加强解决网络改号电话的问题之外,用户自身加强防范意识更重要

■本报记者 马 燕

随着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两会期间曝光了一组数据,电话诈骗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拦不住的电话诈骗

运营商、银行获利13%

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在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两高报告的会上做了《行动起来,切断利益输送链,从源头和渠道上治理电话诈骗》的发言。

发言称,公安部统计,2013年电话诈骗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比2012年分别上升77%、25%,其中使用网络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陈伟才最想表达的是——运营商在这个“诈骗蛋糕”中获得10%的利益,银行则在这个蛋糕中获得3%的利益,为了这13%的利益,事主需要付出100%的代价。

陈伟才表示,以公众被骗1000万元为例,运营商只赚100万元,而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还需跨境进行,国家为此要开支200万元。

“实施电话诈骗需借助两条渠道,一是通信线路,二是银行网络”,陈伟才认为,解决电话诈骗乱象也无非要解决两件事——第一是把虚拟改号的电话拦截下来,不能让这些伪号接通电话用户,这个是“源头”。如果“源头”拦截不成功,就只能找银行了,“就是即便钱骗到进了账户,不要让他取走”,陈伟才认为,拦截电话诈骗的第二道“关卡”是银行,银行应该“管好”银行卡,而非现状的无限制发放银行卡。

据陈伟才提供的数据,如果100亿元被骗走,过程中银行收取多级转账、取现手续费等费用,会有3亿元左右的收益。

运营商、银行被批助纣为虐

人大代表喊汤唯打官司

“由于这两条渠道一直监管不力、放任不管,用民警的话说,‘运营商、银行简直是助纣为虐’。”陈伟才称。

除了对“两高”提出从源头和渠道治理电话诈骗,陈伟才“呼唤”汤唯“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挽回部分损失”。他说,目前已有民事诉讼的成功案例,让事主获得银行20%的赔偿,他认为,事主多打一点官司,电话诈骗一定会减少。

陈伟才称,由于用户交付来电显示费用,按电话条例要求,运营商应提供“准确的号码”,而却提供虚假号码致用户被骗,适用《侵权责任法》应负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诉讼是“不告不理”,全国被骗用户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陈伟才指出,运营商方面,网络改号电话泛滥成灾;捆绑电话业务管理混乱;一些员工非法出租网络电话线路参与犯罪;手机实名制未落实,警方每打掉一个电话诈骗团伙,都能缴获成百上千张无记名手机卡,仅温州一家淘宝店,每年销售的电话卡就达300万张,都无需实名登记。

银行方面,陈伟才指出,银行卡发卡泛滥、实名制未落实。他举例称,深圳侦办“4·4”被骗2264万元一案中,缴获1720张作案用的银行卡,无一张是实名办理登记。台湾警方经常发现从大陆运来一整包一整包的银行卡;银行网络在境外转账、分解资金毫无限制,赃款数分钟内在境外被卷走。

运营商集体喊冤

专家呼吁用户加强防范意识

事件的另一方面,对于被人大代表指责放任电话诈骗,三大运营商集体喊冤。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中国移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并且拦截诈骗电话的效果也很明显。

中国联通新闻发言人也表示,中国联通按照工信部的统一要求,持续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并积极开展“国际来话+86非法主叫号码拦截”和“垃圾短信治理”等工作。据联通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7月份-2014年1月份,中国联通共拦截国际来话1014万次,拦截垃圾短信超过14亿条。

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个人通信渠道越来越多的环境下,防骚扰是各国运营商共同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针对骚扰电话的判别、定性(用户所需的商业广告和不需要的信息干扰,在电话接通前是无法判别的)。所以,骚扰电话的防范需要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运营商进行技术判别,同时也需要法律上具备操作依据。

联通新闻发言人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关于电话诈骗,社会上可能不是特别懂,哪些行为可以视同为诈骗,可以进行拦截,工信部有相应的判定规则。但很多电话,在听到内容之前是无法判别的,运营商也无权监听用户电话。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从技术上继续加强解决网络改号电话的问题之外,用户自身加强防范意识更重要。因为现在的骗术非常复杂,仅仅靠拦截号码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运营商 银行 电话诈骗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