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中心 > 股票 > 新股相关 > 正文

97公司密集“走秀”遭误读 知情人称不等于发行节奏
2014-04-25 08: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评论()
字号:T|T

杨颖桦

4月18日晚间开始的六天来,资本市场逐渐习惯了每个交易日晚间有拟发行企业进行预披露。

接下来,还有数百家企业将登陆证监会全新信息披露平台。截至4月17日,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在审企业名单共有580家企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信息,这些企业会在6月份完成预披露。

截至24日晚,预披露企业新增22家,其中,主板6家、中小板1家、创业板15家。迄今,预披露企业总计97家。

138天启动预披改革

每晚如约而至的预披露信息,实际上经历了漫长的准备时间。

预披露是新股改革中最重要的撬动点之一。要步入以信披为核心的注册制,就要从此做起,因而4月18日预披露开启前,已准备数月。

“申报即披露”,是2013年11月底发布的新股改革意见中的既定方向。那时起,未过会企业便已步入为预披露做准备的阶段。

但从当年底陆续有已过会企业完成会后补充事项,拿到发行批文开始,到2014年初首批48家过会企业完成发行,IPO进入暂停阶段。

其间,发行人与企业需要做的是补充2013年年报,并落实新股改革意见。其中还有一段政策“微调”期。3月21日,证监会发布包括进一步优化老股转让、规范网下询价和定价行为等五大政策微调。27日下午,证监会的发行监管问答则松绑股份发行数与上市地之间的限制。

两度微调都给准备预披露的企业带来了要进一步落实的工作。它们需要在补充年报的同时,调整募资等内容,以及作出是否更换上市地的选择。

不仅是企业在为即将开始的审核工作做准备,监管层也在做准备。其间,证监会内设机构调整终于完成,4月11日证监会宣布调整方案落定。这意味着大发行部整合完成,而需要新发行部去完成的统一流程梳理、材料接受等工作,也有了新的基础。

4月15日下午,一则来自监管层的通知宣告预披露启动基础基本到位。监管层通知各投行,针对此前自主选择上市地与募集资金等需补充的情况细化要求,已更新财务数据的发行人,须确认是否变更上市地、募资用途及募投前后差异等。

及至17日下午,有消息指监管层开会组织第二日的预披露工作,众多企业已作好最后冲刺准备。

有一个例子可说明各方对于预披露的重视与谨慎,一位中介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4月17日晚一直加班到凌晨1点。

到了4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公布全新的审核流程,同时证监会的新发行信息披露平台也上线。

从这个平台与以往预披露信息页面的区别,也可看出信披在今后发行改革中的重要性。这个平台域名开宗明义以“IPO”开头,内含信息披露与数据统计等分类,并分为预披露与预披露更新,这是为以后的“披露信息留痕”机制做好基础。

“申报即披露”与信披平台的革新,也注定了18日的等待比较漫长,因为各方都在为此磨合。

一位上海中介机构人士从当日下午5点钟便开始等待,直到当晚11点半,首批28家企业陆续登陆。有一些小插曲也可以说明上述的“磨合”,当晚,数家企业曾两度更新预披露文件,或是系统测试与调整的原由。

从预披露企业的信息看,此前“微调”的作用也已体现。记者发现多家企业的募资用途皆明确表示,将利用一部分偿还银行贷款。

从此,“申报即披露”启动,这场预披露改革从宣布到启动经历约138天。

目前,每晚更新的预披露情况,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直至580家企业全部完成,而登陆的节奏则由发行人的准备情况而定。

下一个关键时点或是4月30日,上述中介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其负责的项目中仍有未预披露,主要是因补充年报尚未完成。年报补充截止时点为30日。

 IPO进行时

不断更新的预披露数据,备受关注,市场担忧这将意味着IPO加速扩容。有一种对比的观点具有代表性,有人统计迄今的已预披露公司,预言发行速度将超过1月份的48家。

实际上,这或是一种对于IPO审核流程的“误读”。首先要弄清楚预披露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这次采用的方式是将原提前一个月的预披露节点,再度提至申报后,但并不会打乱后续审核流程。

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展示了经调整后的审核流程要点,分为九个主要环节。首先是受理与预披露,正式受理后即按程序安排预披露,这是目前每天都在刷新的工作。

第二步是反馈会,讨论初审中关注的主要问题;第三步是见面会,即建立公司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第四步则体现预披露改革的又一特征,即发行人等反馈回复后安排预先披露更新。第五步是初审会召开,完善初审报告。第六步是市场关注的发审会。此后是封卷、会后事项与核准发行。

实际决定发行节奏的仍是后续的审核步骤,与发行人的材料准备与反馈回复速度等相关。换句话说,预披露节奏并不等同于发行节奏。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申报即披露实际上是在于增进透明度,IPO审核节奏还是按正常程序进行。

除“不等同”之外,一月份的密集发行有其特殊性,当时企业是需要在2013年上半年财报有效期前完成招股程序,因而相对集中。“未来的审核还是看具体企业情况而言,不能等同于1月份的集中发行。”上述人士指出。

审核节奏明确外,各方配套措施也陆续到位,4月23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企业上会前的抽查机制,有消息指出,第一批名单或会在24日明确。

此外,每年一度的发审委换届也落实,本周证监会公布新任14名发审委员名单,其中的变化流露了审核理念改进的意味。此次新选的委员除两名来自香港证券监管部门外,12名皆来自社保基金、基金、保险等重量级资产管理机构,并多为投资总监等级别人士。与来自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风控为主的保守人士,形成互补。

在审的580家企业未来的IPO之路预期已明,但对于没走进这个队列的企业而言,他们或需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安排。

一位手中揣着拟申报项目的投行人士,直到上周仍在打听申报事宜。他面临的难题很迫切,审计是否继续执行?募投项目如何规划?还有立项、环评等都是需要立刻决定的。

事实上,政策信号已明确,由于在审企业排队较多,监管层建议券商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安排融资渠道。

有些保荐机构,已开始面对“排队长”的现实,如叫停项目审计进度等。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IPO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