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流通变革的时代,中国的物流科技正走在世界的最前沿,我们非常有信心地说,在这样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来做弯道超车,把我们在全球来说这么高的物流成本,降低到5%以下,这是京东物流包括整个京东集团希望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感知中国经济上半场”专题节目中,作为特邀嘉宾的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规划发展负责人傅兵说到。
作为链接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流通经济在2018年上半年表现亮眼,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特点的真实写照。物流业是流通经济的典型代表,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不断科技创新,带来更佳消费体验的同时,以智能供应链大幅降低社会化物流成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流通经济成中国经济关键词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其中,GDP同比增长6.8%,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加快成长。
《对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等人,把流通经济比喻为经济的“动脉”、“管道”,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生产端和消费端,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通经济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以往一些传统零售企业里,比如沃尔玛或者家乐福,消费者往往不会关注到它们的物流情况,但随着流通的形式、模式的改变,物流行业在整个商品流通中起的作用也在变化。
“物流从单纯地服务于商流的一个角色,变成跟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可以让我们消费者直接感受到速度和温度这样一个服务型的产品,所以大家提到京东就会想到京东物流。”傅兵说,随着整个流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将融合到整个商流过程中,并承载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设施(GSSC)助力降本增效
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流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带来商流效率的提高,更带来社会化物流成本的降低。
傅兵说,消费者通常有这样的体验,往往越到四五线城市走,商品价格越高,品质还难以保障,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商品流通成本太高了。
“我们有最勤劳的卡车司机和最勤劳的快递小哥,但我们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最主要原因就是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不合理分配。”傅兵说。
据介绍,京东物流设计的核心在于减少商品搬运次数,以更短链、智能的供应链,成功地将物流成本(对比社会化物流)降低了50%以上,流通效率(对比社会化流通)提升了70%以上,对推动实体产业发展、偏远地区脱贫及整个经济效益提升方面成效显著。
在全球供应链趋于一体化的背景下,京东物流正致力于搭建以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的双通网络,以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为蓝图,带着过去积累的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技术、科技成果,实现弯道超车,提升整个社会的供应链效率,节约供应链成本。
流通提速背后的科技引擎
在《对话》栏目现场,傅兵拿出的一个配送机器人模型,引起了嘉宾和观众的兴趣。今年618期间,京东配送机器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启了首次全场景规模化运营,这款方头方脑的机器人在今年上半年引爆社会对京东物流的关注,以它为代表的京东无人科技,正逐步提高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傅兵表示,京东物流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源于市场需求的升级。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包裹总量达220亿件,同比增长27.5%,高速增长之下,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已经很难适应需求,科技成为改变现状的最大抓手。
在科技端的不断加码,究竟给京东物流带来了什么?傅兵给出3个数字:24、12和0.1。傅兵解释道,京东物流已经实现超90%订单24小时内送达、超过52%订单12小时内送达,而0.1个小时,则意味着从今年起京东物流的配送时效已进入了分秒级。这些订单的送达者仍是京东小哥,但效率大幅提升的背后则是科技、大数据在支撑。
“把我们的商品放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最难的一件事情是如何去预测消费者真的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当你离消费者越近,你这一部分的库存需要更精准地面对更小范围里面的消费者,所以这背后是依靠着我们的科技,依靠着我们的大数据去实现的。”傅兵说。
京东物流上半年的成绩展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侧面。《对话》栏目特邀嘉宾,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等人认为, “升级”、 “动能”成为2018年中国经济“上半场”的关键词,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正引领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以京东物流等为代表的企业正是引领变革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