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昨日晚间公布了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本季度京东净收入达到1223亿元人民币(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创下单季净收入新高;这其中,来自于服务业务的净收入达到了118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为27.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9.8%。这也是连续三个季度以来,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7年初,自刘强东在年会上喊出技术为先的口号之后,技术开始成为京东主要的关键词。而早在2016年3月和11月,X事业部和Y事业部的成立已经代表着京东物流体系的技术转型,2018年4月推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NeuHub”后,京东开始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等方向,建设京东智能客服解决方案。

这一信号在今年618启动会上更加明显,几乎全部由技术人员组成的高管站台和业绩汇报成为今年618的主旋律。“我们用了很长时间让大家认同京东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零售公司”,刘强东说,“接下来,我们会用同样长甚至更短的时间,让大家认同京东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技术公司。”

在技术研发被放大的同时,京东的净利润正在被考验。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京东的净利润仅为4.7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滑51.04%。在营收成本和净营收以及履约成本、营销成本、总务和行政开支等增速吻合的情况下,技术和内容成本同比79.8%的增速是影响京东净利润的主要原因。

但这也是京东未来最为可期的一个部分,犹如当年京东不顾一切的投入物流,换来今天财报里物流和其他服务收入在上半年同比大幅增长151%的成绩。

从零售公司转型技术公司

技术转型已经是近几年来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共识。百度、腾讯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技术的看重,百度甚至表示自己已经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京东的老对手阿里去年则成立了达摩院,更是宣布计划陆续投入超过千亿资金用于技术研发。

对于京东来说,BAT的动作释放出宏观市场下对技术研发看重的强烈信号。而在具体业务层面,也有利好因素刺激京东从零售公司转型到技术公司。

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履约成本为人民币82亿元(约合1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64亿元相比增长28.7%,这一数字在上两个季度分别是39.3%和45.8%。可以看到,履约成本的增速正在下降,这意味着京东已经在物流设施投入和配送成本方面获得稳定的回报。

京东从2016年开始着手对物流体系进行技术转型,2017年,京东物流的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和无人分拣中心先后投入使用,京东物流运营的大型仓库也从2016年底的256个增加到2018年6月30日的521个,总面积从560万平方米增加到1160万平方米。

京东对物流体系的升级改造,一直是刘强东用于平衡服务品质和履约成本的最优解。智能化物流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能从根本处摊薄京东的人力成本。从无人仓、无人车到无人机,几乎都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特别是无人机,在刚刚过去的七月份,北京多地突降大雨,造成多个地区受灾,京东迅速成立紧急救灾小组,抽调十几名无人机工程师,同时派出三辆无人机指挥保障车、两架物流无人机和两架勘测无人机等,前往受灾地点进行灾情勘测以及应急物资运输,协助现场救援。

技术转型还意味着更多营收增长点的到来,这一点在京东的对标对象亚马逊身上可以得到准确答案。亚马逊目前的3大支柱中,AWS云计算服务已经成为亚马逊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且其智能语音平台Alexa也成为了亚马逊也下一个潜在支柱业务。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亚马逊每年对技术研发的巨额投入之上。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亚马逊用于技术研发的费用分别是125.4亿美元、160.85亿美元和226亿美元。反观京东,对技术研发投入的费用比重也在逐年递增,2016年和2017年研发总支出分别为54亿元和67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已达到52亿元,几乎持平于2016年整年。

打造技术赋能标准案例

京东已在物流、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获得技术投入回报,包括无人机、无人仓、人工智能平台等产品的推出,正在逐步提高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这些并非意味着京东会在短期内获得理想回报,布局技术看重的是长久爆发力。

京东的技术投入可以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无人科技的投入,符合大产业环境下科技更迭的规律,京东所处的零售商位置,拥有无人科技落地的理想场景;另一部分是从零售公司到技术公司转型过程中的对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也就是刘强东口中的技术开放。

这一部分是当下京东正在进行并且不能放松的工作。首先,在外对赋能这件事上,阿里和苏宁都已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落地;其次,技术赋能同物流服务一样未来可以为京东带来更多服务收入,二季度京东的净服务收入达到了118亿元,同比增长51.0%,未来伴随技术开放,更多合作伙伴选择京东技术服务后,这一数字将会得到提振。

京东眼下正集中力量向业界展示自己的技术服务能力。今年618期间京东与曲美家居合作,将后者位于北京大屯路的一家门店改造为京东曲美时尚生活体验馆。

京东在这家门店里展示了包括TAKE技术、智能摄像头、WIFI探针等在内的16项科技技术,并通过大数据帮助曲美家居进行产品遴选。依托于京东的无界零售,曲美将供应链和产品、库存、货物全部升级成同一个系统,达成双方供应链整合。

升级之后的效果十分明显,这家门店在家居销售的淡季(7、8月份)业绩出现新高,7月份日销售额环比6月提升53%,客流量各方面数据也持续上涨。

京东与曲美家居的合作意在向更多合作伙伴展示自己以技术为核心的零售基础设施赋能能力,而这种能力最明显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重塑京东和零售伙伴的关系。

零售伙伴在现阶段期望能从京东这里获得改善自己运营模式的能力,也就是线上与线下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线上线下同价,而是基于无界零售的全流程全链路全场景数字化改造。譬如利用京东万家系统的组件化能力,美赞臣将平台、资源、管理、营销等诸多环节进行技术化整合,快速打通零售环节中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以此实现线上和线下销售场景的融合。

包括美赞臣、曲美家居、雀巢、无印良品等在内,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已经成为京东技术服务赋能的受益者。

同样,正是因为京东在零售基础设施上的技术优势,今年6月,谷歌与京东结成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不仅包括谷歌对京东投资5.5亿美元现金,同时双方在全球多个地区探索合作开发零售解决方案。

京东现阶段大力推进的技术赋能,其价值几乎等同于过去几年一直投入的自有物流建设。但也要注意的是,从成本中心跃升为利润中心,京东物流用了10年时间,以此类推,京东技术能力的价值释放也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过高的技术研发投入,拉低财报颜值的担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亚马逊上市24年累计利润却只有不到100亿美金,但其市值却翻了5500倍,归根结底在于资本市场期待它对于技术的持续投入能够带来长远的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