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为手机隐私立法 安全软件可防可控
近日,关于Android手机应用偷窥隐私的事情成热议焦点。复旦大学一项针对目前市场上330个最热门安卓软件的调查发现,六成以上软件在窃取用户隐私,且用户都被蒙在鼓里,对这些隐私信息的去向毫不知情。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晓阳和计算机安全专家杨珉呼吁政府应该加快移动用户隐私信息立法,从而更好地保护手机用户隐私。
对此,手机安全行业专家表示完全依靠国家制定规范和标准行不通,一方面立法程序复杂,时间漫长;另外,即使有法律法规,对于这种新型的犯罪约束力仍然不强。因此,Android手机用户应该了解手机隐私泄露的主要途径,并通过自己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再借助手机安全软件防范才是保护手机隐私信息的可行之道。
当前手机隐私泄露的主要途径包括:首先,购买水货手机或者刷机过程中,ROM里内置了可窃取用户隐私的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其次,下载应用的过程中,应用中内置了恶意软件和病毒;此外,手机丢失后,联系人、照片等重要资料也会被泄露。
针对以上三大途径,手机用户完全可以做到自我防范:
首先,在购买手机和刷机的时候防止恶意软件预置,要谨慎购买水货手机,刷机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纯净ROM。
其次,要选择安全可靠地手机软件下载渠道,最好在应用宝、腾讯手机管家PC版、手机版腾讯手机管家的“软件游戏”中找应用。
最后,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是必须的。买来手机第一件事就应该安装专业手机安全软件,并定期全盘扫描,杜绝程序偷偷联网窃取隐私的情况。腾讯手机管家是目前用户使用最多的手机安全软件,拥有强大的隐私保护功能,包括文件保险箱、私密信箱、权限监控、联网防火墙、防窃听、通讯录云备份,可以有效的确保手机中的照片、视频、文件、短信、通讯录安全,杜绝程序偷偷联网窃取隐私。
而且很多手机丢失的用户通过腾讯手机管家“手机防盗”功能远程删除手机数据,并通过远程定位找到了丢失的手机,防止手机因丢失而泄露隐私。
最后,我们也共同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立法,确定移动终端隐私数据分级、应用程序收集和使用隐私数据规范等方面的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呼吁手机安全软件厂商、媒体共同加强手机隐私信息保护的知识普及,并提供可行解决方案。
相关报道:
- 新增网络测速 腾讯手机管家WP1.1新版发布2013-08-16
- 新手机病毒瞄准银行应用 腾讯手机管家可查杀2013-07-05
- 年中大考 谁更优秀 八款主流手机安全软件深度横评2013-07-03
- 勤勉好学的“新生”百度安全管家V2.1上手评测2013-06-03
- 腾讯手机管家号召业界联合查杀手机病毒2013-05-30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