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硬件数码 > 数字家电 > 业界 > 正文

LG电子总裁具本俊:家电革命的根本是技术融合
2013-01-31 17:53  腾讯科技  木木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融合并不只是选择一个单一的标准,其主要驱动力是技术的连通性。这并不意味着将不同的技术进行单纯的物理融合,将多台设备集中到单一的“黑盒子”中,为用户提供多种以前互相分离的功能。

腾讯科技讯(木木)1月31日消息, 如今的家电产业,正在酝酿着颠覆传统的行业变革。人机对话的大容量智能冰箱、可以联动控制的烟灶机组合、人脸识别的超高清电视,以及身处外地也能随心控制家电等众多的智能产品和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近日,LG电子全球总裁具本俊提出“技术融合将主导未来家电产业。”而这也是LG接下来的发力点。

实际上,不仅是在家电领域,在电报,铁路等其它技术领域,早已出现了对融合的显著要求。国际电报联盟领导的“技术标准化”的融合,让全球的用户无障碍地享受服务,而不受多个相互竞争的技术或技术标准的影响。技术融合创造了更大的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从前所无法实现的新服务。

对于今天的电子设备,LG认为,“融合并不只是选择一个单一的标准,其主要驱动力是技术的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并不意味着将不同的技术进行单纯的物理融合,反而,智能设备可以保持独立,将多台设备集中到单一的“黑盒子”中,为用户提供多种以前互相分离的功能。瑞士军刀的设计其实就是传统融合模式下的典型例子。

相比之下,LG通过连通性将多电器联系于一体的概念——“智能共享” 构成了一个更为现代的融合模式案例。借助新升级 Smart ThinQ 技术、全新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 (HeMS) 和设备到设备的连接特性,LG 智能家庭将引领畅连无阻的时尚生活。LG 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慎文范表示:“LG智能家电显著提升了整套家用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比如借助电视或智能手机监控洗衣机。LG通过创造家居管理的全新方式,促使用户重新思考家居的概念。”

LG电子总裁具本俊:家电革命的根本是技术融合

LG通过连通性将多电器联系于一体的智能共享概念

LG Smart ThinQ 技术支持自定义设置,能以方便灵活的方式控制能源使用。智能技术的核心是Smart Manager,它提供了一整套食物管理系统。借助 Smart Manager,用户可以使用冰箱的LCD 面板或智能手机查看冰箱内食物的种类、位置和过期时间。Smart Diagnosis 支持通过智能设备快速方便的诊断和故障查找以改进服务。

除此之外,广受好评的LG HeMS 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访问智能电器的能源使用数据。用户可按时、日、月或年监控能源使用情况和相应费用,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方法以削减能源消耗和电费,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网络共享。

开放合作

技术融合能够带来的益处毋庸置疑。然而,“融合”的发展并非顺利。精明的企业家和大公司长久以来都深知,如果自己的专有技术被选为某一领域中的融合手段,则可以获取巨大的利益。

目前,LG电子在设备融合方面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融合”的研发工作,并开始拥有大量与融合相关的各种技术专利。

匪夷所思的是,在使用专利的战略位置上,LG却选择了走非专利路线。具本俊表示:“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我们看到使用开放标准,会给开发人员和消费者都带来更大的好处,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LG有意识的选择避免私有标准,并一直寻求与志同道合的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以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LG率先发起了智能电视联盟。LG与东芝和TP视觉以及后来加入的主要贡献者,如IBM公司、Obigo公司、高通公司以及YuMe公司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协作,这些公司确保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创建任何支持智能电视联盟平台的应用程序,从而有利于消费者体验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LG的非专有方式使得公司非常开放,生产的设备可以与其它制造商拥有的专利技术相兼容。如LG的便携式扬声器底座,其时尚的立体设备采用双扬声器和低音炮带来了丰富、饱满的声音。更重要的,该扬声器完全兼容苹果的AirPlay技术,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家庭网络将其iTunes资料库连接到此扬声器。同样的,如果一些家庭成员喜欢Android而不是苹果,LG的扬声器底座也可兼容,这使得产品的连通性更佳灵活,优化了用户的体验。据了解,LG还在积极鼓励和推动“面向未来”的融合,如设备集成、云服务和企业联盟等领域。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LG电子 家电

责任编辑:吴才刚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