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科学家宣布发现了神奇的开普勒-76b行星,其轨道周期仅1.5天,该行星是通过相对论效应所发现,因此也被称为“爱因斯坦行星”。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开普勒-76b行星,这是一颗热木行星,让人惊讶的是其公转周期只有1.5天,也就是说该行星上一年还不到2天。这颗行星同时也被称为“爱因斯坦行星”,这是因为该行星的发现是由于科学家采用了新的探测方法,依据相对论效应发现的系外行星。通常情况下,NASA的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通过凌日法发现系外行星的踪影,当行星通过恒星盘面时,就会导致恒星光线出现微弱的变化,而开普勒探测器就可以发现恒星亮度的微小变值。
现在,科学家使用开普勒探测器数据验证新的系外行星探测法,与凌日法不同的是,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效应可以发现前者无法探测到的系外行星。通常情况下,开普勒探测器会探测到完成“沉浸”于恒星光芒中的行星光变曲线信号,该方法适用于行星轨道平面完全处于视向的边缘之内,如果有一个系外行星系统中的行星轨道盘面处于我们视向之外,那么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将不会发现它们的存在。早在2003年,来自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CfA)的科学家斯科特·高迪就提出了类似的探测方法,认为如果光学望远镜足够敏感的的话,那么通过爱因斯坦相对论法就可以探测到系外行星。
周一宣布的系外行星发现记录中证实了开普勒-76b的存在,此外,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还包括视向速度法,通过探测恒星的微小摆动来发现系外行星。由于开普勒-76b的体积比木星大了大约25%,质量是后者的两倍,如此庞大的天体在近距离上可对恒星产生较大的拖拽效应。科学家发现当系外行星与恒星之间距离较小时可产生成束效应,系外行星的公转轨道指向地球方向上时,来自恒星的光线就会出现聚焦现象,可集中光子的能量,使得恒星的亮度出现增大。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将该效应用于探索系外行星。
在如此近距离上,开普勒-76b也会被来自恒星的喷射流击中,并且被潮汐锁定,这就意味着开普勒-76b有一面是始终朝向该恒星,因此这一半球将是一片炙热的地狱,与另一半球的表面温度相差较大。
相关报道:
- 美科学家证明太阳系存在第9大行星2016-01-21
- 太阳能够爆发毁灭性的超级耀斑2015-12-08
-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中最遥远天体2015-11-12
- 哈勃发现系外行星比预想更干燥 或挑战现有理论2014-07-28
- 16光年外发现最像地球行星:与地球温度相同2014-07-01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