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人物 > 正文

莫博士:最有影响的科技评论家是如何炼成的
2013-05-29 09:40  创事记  书聿  我要评论(0)
字号:T|T
 莫博士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人
莫博士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人之一

美国著名科技评论家莫博士近期接受商业和IT顾问公司Metis Strategy总裁彼得·海伊(Peter High)采访时,回忆了自己在不惑之年从国际新闻记者转行做科技评论家的历程,并谈到了他的测评方式和对科技行业未来的展望。

以下为文章全文:

莫博士,全名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er Mossberg),被业界尊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评论家。在准备采访时,我一直都在寻找莫博士与著名红酒评论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之间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影响力巨大的评论人士,他们的意见既可以成就一款产品,也可以毁掉一次发布会。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的核心地带都位于美国加州北部地区,但他们二人却不约而同地住到了马里兰州。他们都拒绝接受礼品,也拒绝就他们所评价的产品担任企业顾问。尽管加盟企业会带来更加丰厚的收益,但他们仍然对评论家的工作情有独钟。莫博士明确表示,“最有影响力的科技评论家”的称号并非他的选择。

莫博士的办公室里贴满了他写的文章,以及用各种语言介绍他的文章,还有一份他钟爱的波士顿红袜棒球队的纪念品。我坐下时,他和蔼地递给我一本书,这是一年前出版的D10大会的纪念册,这个全称为“D:All Things Digital”的科技大会去年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书中贴满了每届会议的与会者照片。在美国的科技大佬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参加过该会议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采访一个人时,主动拿出自己的科技产品,惴惴不安地等着对方的评价。他以我的PC为例,说明了他对消费科技产品的评价方式。他说,如果单从配置来看,我的PC与市面上的其他PC几乎没有差异。由于他花了很长时间使用过我的PC和其他类似的产品,所以他说,我的这一台是最坚固的之一,屏幕很好,键盘手感也是最好的。这也让我的心宽慰了许多。

我们开篇就谈到了他的职业转型:莫博士起初是一名报道美国国内和国际新闻的记者,但迈入不惑之年后,他却决定进入一个自己没有丝毫教育或专业背景的领域。随后,我们又谈到了他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及他对未来的展望。

问:沃尔特,先从你的职业生涯开始吧。你学的是新闻,在《华尔街日报》干了18年的国内和国际新闻,但突然决定转变方向,报道消费科技,还在1991年开了“个人科技”(Personal Technology)专栏。你是怎么完成这种转变的?

答:这得回到1981年,我当时买了我的第一台电脑,Timex Sinclair。我从一开始就被迷住了。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捣鼓这些小东西,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寻求建议的过程中,我发现当时极度缺乏能向普通用户介绍这些技术的人,而不只是面向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提供信息。多数的文章都是给那些拥有一定技术背景的人看的,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我觉得需要面向更广的受众做点贡献。

问:你的这个想法有没有引发争议?

答:我最早1990年就计划开这个专栏,我当时的工作是报道国家安全。随着冷战结束和东欧剧变,这个想法被接受了。以我当时的关注点来看,时机并不好。但一年后,时机逐渐好转,“个人科技”专栏诞生了。

更有趣的其实是很多经常与我接触的朋友和政府领导人。我记得我告诉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这件事时,他根本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我要么被降级了,要么脑子进水了。华盛顿一直都不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地方,现在不是,当时也不是。大家当时的重点都是政府,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跑去干这么陌生的事情。好在我既没降级,脑子也没进水,而且对日后的进展十分满意。

问:你的办公室离白宫很近,你至今仍然住在一个政治氛围浓厚的城市里。你为什么坚持住在华盛顿,而不搬到硅谷之类的科技中心去?

答:从某种意义上讲,华盛顿是最适合我这份工作的地方。这里的人都很聪明,我周围的人都在使用各种技术,但普通人的科技素养不高,技术也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这在我的读者群中很有代表性。在硅谷有可能太偏重技术,太过沉浸于那种环境。

当我计划开专栏时,我的老板也以为我想去硅谷。我向他们保证,有《华尔街日报》的全力支持,相关的人会来投奔我。另外,我去硅谷或其他科技中心大概有200次了,我对那里很了解,跟住在那里差不多。能进入到那样一个世界,然后再回到科技使用状况更“正常”的环境中,对我的工作很有利。

问:你1991年开始写专栏时,所接触到的科技领袖没有现在这么多。如今,你整天都跟科技公司的老总们呆在一起,获得消息比普通人早很久。因此,我认为1991年的你应该比现在更能代表普通读者。首先,你认为我的这个假设对不对?另外,你认为今天是否有必要将你掌握的复杂信息传达给读者?

答:我承认,比起刚开专栏时,我与企业领导者和产品的接触更深了。事实上,当我第一次见到比尔·盖茨(Bill Gates)时,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哪儿来的?”他认识当时所有的科技记者,而我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另外,我是40出头的时候才开始干这行的,这也很不符合常规。我从默默无闻变得有点名气,从信息匮乏变得数据充裕,但我仍然认为我可以代表我的读者。

别忘了,在这段时间内,我读者的水平也提升了很多。比起1991年,科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更加核心的角色。我相信,他们在与我一同成长。

问:消费者的技术水平的确提高了很多,他们甚至影响到商业技术创新。即使与几年前相比,他们也更加懂得使用技术。我指的是IT的消费化。你的专栏名叫“个人科技”,但你是否考虑到自己的意见所产生的商业影响?

问:我早就明白,我的意见会影响到人们的选择,但一直以来都避免自己成为一个中介机构,我不想当读者的“IT部门”。由于我的关注对象是用户,所以读者都是消费者,尽管有的是在个人生活中使用技术,有的是在职场中使用技术。顺便说一句,我从来不用“终端用户”这个词,因为在我看来,这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说“用户”就够了。

问:你是怎么测试产品的?

答:我会花几天或几周来用这些产品。我尽量不考虑参数,很多测评文章的重点都是参数。如果有关,我肯定会留心,但我认为这只是基础。我需要了解产品。在某些情况下,我还会测试一些没有发布的产品。所以有些信息会很有用,例如产品开发者的想法、他们认为的独特之处、他们感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之后会花时间使用每一款产品,就像普通用户一样。

问:你有没有想过不再当记者,转而加盟某家公司的董事会,或是当个风险投资家?

答:我喜欢当记者。我得承认,跟创业者打过这么多交道后,我确实很想像创业者一样去做点事情。我很幸运,因为All Things D已经满足了我的欲望。

问:你是个科技评论家,但你所在的媒体已经被科技行业颠覆。与优秀的创业者一样,卡拉·斯维什尔(Kara Swisher)和你都看到了需求,并且抓住了机会。你能谈谈这个过程吗?

答:首先,我得感谢道琼斯,是他们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想法。All Things D本质上是在一家大公司里创业。我们大约有12名记者,我们最初的办公室在卡拉家里,后来搬出去与其他创业公司一起租房。

All Things D 11年前以会议的形式创办,目的是聚集各路科技领袖。这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没有任何排练,而且也不允许使用幻灯片。整个大会的主题就是对话和交流。

AllThingsD.com网站创办于六年前,目的是网罗优秀的记者来共同探讨科技,并发表有关产品的意见。

问:展望个人科技领域的未来,最令你兴奋的是什么?

答:我得小心预测,因为这个行业总是日新月异。但我还是看好三大创意,因为它们正在实现,而且处于发展初期,分别是人工智能、一切即可移动、可穿戴技术。

看看Siri或谷歌推出的类似的产品,便会为这些设备对我们的了解程度感到惊讶。我可以问Siri今天用不用带把伞出门,于是手机就能知道我在哪里,知道当地的天气,然后计算出下雨的概率,最后给出答案。我还可以打开Android手机,它能根据我的住处和工作地点以及两地之间的交通状况计算出我上下班的时间。这甚至不需要我再额外发出任何指令。这确实很了不起。

一切皆可移动现在似乎已经很明显,但移动革命还会继续推进,有很多设备都可以代表这一趋势。你不用看我的专栏,也应该知道个人科技领域的移动化趋势正在愈演愈烈,而且催生了大量的创新。Facebook、谷歌、苹果公司、亚马逊、微软——所有人都在关注移动。

可穿戴式技术同样令人振奋。这以前只局限于电子计步器。但现在,穿戴式技术已经可以监测你的健康状况,帮助你更好地作出决策。谷歌眼镜就是个好例子。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莫博士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