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手机 > 玩机教程 > 正文

极客修:解密!iPhone按键易损背后元凶(8)
2013-12-20 10:38  手机中国  万宇  我要评论(0)
字号:T|T

iPhone按键易损引发的思考

整个看下来,iPhone按键易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并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里面既有iPhone按键布局的原因,也有排线设计的缺陷,当然还少不了用户使用习惯的因素影响。但是从消费、市场关系、产品使用来说,是iPhone设计生产在前,消费者使用在后,因产品自身存在缺陷,而让消费者通过特定使用方式来“补救”保证手机寿命,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就像文章开始时提到的那样,iPhone之所以受到全球用户的追捧,一方面靠的是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对于手机品质的认可。

极客修:解密!iPhone按键易损背后元凶第42张图

iPhone 5复杂紧凑的内部结构

当然,苹果也有“冤枉”的地方。从第一代iPhone诞生至今,就一直秉承着极致简约的设计,再加上追求新技术和高品质用户体验,所以iPhone机身内部结构较其他手机都要复杂得多,也精密得多。但是,从iPhone一代到iPhone 4S五款产品,一直都坚持3.5英寸屏幕不变,功能和性能每代都在大幅提升,那么大点地儿每次都要加点东西放里面,出现问题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到了iPhone 5身上,虽然屏幕升级到了4.0英寸,但是机身厚度又降了下来,空间变化并不大,问题也没有得到太好的解决。

极客修:解密!iPhone按键易损背后元凶第43张图

iPhone 5复杂紧凑的内部结构

另外,从一个小的方面也能看出iPhone的特殊,大多数手机组装时使用的都是2种螺丝,甚至有些产品是一种型号螺丝用到底。而iPhone则不同,由于内部各种元器件特别多,需要拆装的精密度要求也极高,为了能最大限度固定这些东西,它还单独为众多小部件设计了专用的小螺丝。这种高集成也加重了iPhone内部空间狭小的问题,每一毫米的距离都显得弥足珍贵,而各个部件在保留功能和质量的同时都会尽量将体积做到更小。这也就是iPhone按键排线一变再变的原因之一,苹果也不想它那么“娇气”,但为了手机整体,就不得不作出牺牲,是一种无奈之举。想想当初iPhone 4把SIM卡改成了Micro SIM,到后来iPhone 5又变成Nano SIM,这并不是耍帅、玩噱头,是iPhone内部真的缺那点儿空间。普通手机对应放置排线位置的空间明显要比iPhone宽敞得多,而大屏产品更是如此,这也允许其使用更为厚实的排线。

极客修:解密!iPhone按键易损背后元凶第44张图

iPhone 5复杂紧凑的内部结构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众所周知,保修期内如果iPhone的按键出现了问题,苹果是可以免费维修甚至更换新机的。但是,如果超过保修期的话,是需要单独支付维修费用。这部分单究竟应不应该由消费者来买呢?至少现在是需要的。我们确实承认苹果、iPhone追求极致的这种精神和理念,但极致也是把双刃剑,有正反面,整体做到了极致,多多少少会让局部出现一些损失。虽然苹果已经做得够好了,但站在消费者角度来说,还是希望它能够正视按键的问题,尽快做出更加妥善的解决方案。

极客修:解密!iPhone按键易损背后元凶第45张图

iPhone在大陆的保修政策

反过来从苹果的角度想保修这个问题,在质保期限内,无论更换新机还是元器件,对于苹果来说都是一比不小的开销,而这比开销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苹果更应该从根本上去重视并解决按键易损这个问题。

极客修:解密!iPhone按键易损背后元凶第46张图

苹果专卖店

然而,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解决方案只有AssistiveTouch。虽然它可以部分缓解Home键和电源键的压力,但是操作步骤至少是物理键的两倍,方便程度也大大受损,很多用户即使开启了这个功能也懒得去用,所以改善的意义并不大。不难想象,当初苹果从iOS 5开始加入AssistiveTouch,就是因为其自己也认识到了按键易损的问题,只是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是很奏效。目前,iPhone 5s刚刚上市,并未大面积出现按键损坏问题,但是通过拆机来看,其按键排线与iPhone 5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同样的问题会在它身上得到延续。此外,这次iPhone 5s的Home键还增加了指纹识别技术,对于维修来说难度也相应增加。现在,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未来iPhone 6能在按键上做出一些改进了。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iphone

责任编辑:褚福普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