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从流量为王到品牌输出 看搜狗等企业如何出招
2014-08-07 10:53  牛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在中国互联网的丛林生存法则之中,“流量为王”可谓至高无上。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以及互联网企业纷纷向传统行业渗透、进军,仅仅拥有流量还能像以前那么“一招致命”、所向披靡吗?或者说,告别了“草莽时代”的互联网公司,要继续向前,还需要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

品牌!

近几年,包括BAT等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尽管把持着互联网的绝大流量,却不约而同加大了品牌符号输出的脚步,预示着风向在变,比如百度的“度娘”、淘宝启用李敏镐代言、腾讯牵手好声音、金秀贤等等,都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流量为王到品牌输出

“流量”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曾经如同空气和水,不可或缺。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走过的风风雨雨的30多年旅程之中,流量成为最大的杀手锏,谁圈到最多的流量,谁就拥有一切。互联网格局也从早期诸侯争霸到BAT三强割据,本质上也都是流量的战争:百度抢占网页流量分发、阿里占据了电商流量、而腾讯则在即时通讯、游戏等领域称霸。

记得圈内人士曾经感慨说,过去,发传单、拉下载、抢流量是每家互联网企业大佬每天上班前所要面对的首要议题。有的企业通过了“发鸡腿”的土办法最后上了市,而一些企业则通过恐吓及恶意捆绑完成了“跑马圈地”。这种氛围就如同电视圈的“收视率”,充满诱惑、无法逃离而又令人焦虑。

这种生长模式直接导致了马太效应,也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一个悖论:你可能拥有更好技术、产品和用户体验,但缺乏流量支持难以突围,这深刻影响了整个创新环境。以“互联网最大变量”搜狗为例,从用户体验上,搜狗搜索有很多很精彩的产品比如首个“识图搜索”、搜狗中文知识图谱等,但在既有流量格局的局面下,其潜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王小川后来以输入法、浏览器构建了“三级火箭”,才把搜狗带入新的阶段。

不过,环境在变,事情也在变。

一方面互联网行业日需成熟,大格局基本稳定,BAT谁也抢不走对方最核心的一块,使得大家关注点逐渐从流量转移到品牌及其他要素上。

其次,80、90后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相比上几代人,80、90后更追求个性和价值认同,使得过去单纯的流量模式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而品牌文化输出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与流量相互推动。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互联网企业加速渗透传统行业。在这块万亿级市场,互联网企业目前的流量还不足以成为“杀手锏”,品牌可能更有话语权。

除此,移动互联网也让我们看到,依靠少数铁杆粉丝可以活得很滋润的“社群经济”相继涌出,也给互联网大佬们提供了新的观察样本,时代不同了,过去草莽式流量竞争必须升级。

你有倚天剑我有屠龙刀

实际上,品牌输出对于“年轻”的互联网企业(目前大多为十多年相比很多传统行业百年品牌还太年轻),是一门全新的功课,尽管他们自身不少拥有很强的媒体属性加分不少。

不过,包括BAT,以及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也都行动起来了。

细数当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品牌输出方式:大致分为砸钱代言、产品口碑带动、无节操营销等几个派别。

1、砸钱代言

以赶集、58同城、淘宝等为代表。比如姚晨高喊“赶集了!”,杨幂代言“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财大气粗的淘宝不仅大量投放地铁广告,还请来上了春晚的韩国明星李敏镐为其手机端代言。

选用明星代言,理由很简单直接:一方面,明星代言人本身的话题性,将品牌从互联网领域释放到大众之中;其次,年轻人是追星的主要人群,而此类人群和互联网的目标用户群体是高度重合的,讨好年轻人就是讨好用户。不过,选用代言人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需要在品牌内涵、主张达成一致,才能为品牌加分。

2、产品口碑带动

以美图秀秀和搜狗为代表,它们通过深挖用户切身需求,利用强大的差异化产品来输出品牌。美图秀秀在凭借过硬的产品,成为了年轻人的装机必备,现在提到相片PS,大家就会想到美图秀秀。搜狗则通过独有的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赢得了用户的芳心,通过搜狗微信公众平台搜索,用户可以更便捷地看到海量的公众号及其文章,与通用搜索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可以说,现在提到微信内容搜索,大家都会想到搜狗。

利用产品口碑拉动品牌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产品与品牌联系紧密,不可割裂,产品口碑越强大品牌知名度越高,相辅相成;其二,相比代言,基于产品体验和口碑而形成的品牌,用户忠诚度更高,有利于产品本身的良性发展;其三,与高昂的市场“明星”推广费用相比,更加经济实惠。不过,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方式,靠的就是耐力。

3、无节操营销派

营销炒作无疑是一个提高知名度的捷径,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产品不过硬,这种炒作也会过度消耗公众对品牌的预期,造成相反的结果。炒砸了的案例比比皆是,一度红透南北的“凡客体”与凡客此后境地就颇让人叹息。另外一批所谓“互联网思维”包装出来的“黄太吉”等一批品牌此后也无人问津。

实际上,不管是代言、口碑、或者炒作,品牌的基石还是在于产品和用户体验,只有持续的提升用户体验,品牌建设才有不断提升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企业要从传统行业学习的还很多。(文:李瀛寰)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搜狗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