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华网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众所周知,中国的空气质量不好,特别是首都北京,常年受雾霾侵害。正因为如此,生活在中国的人开始密切关注空气问题,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但却苦于很难测得可靠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留学生David Lu和他在加州大学的7名同学开发出了名为“Clarity”的新型空气污染传感设备。
“Clarity”只有钥匙圈那么大,一旦接触到空气,它内置的传感器就能测量出空气污染指数,并将数据传送到配套的手机应用程序上。
David Lu出生在上海,两年前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主修环境工程和大气学。然而开发“Clarity”的灵感并非出自教室,David Lu在与同学Hannah Hagen、Deepak Talwar闲聊时,萌生了这一想法。为了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2月,三人成立了一家公司。
公司成立后,他们首先说服了一个会设计传感器的朋友加入,然后又找到会开发手机应用程序和云存储服务的工程师帮忙。三个半月后,这个诞生于伯克利校园的“年轻”初创公司,在HAXLR8R的帮助下,终于开发出了理想中的设备原型。
因为外形似钥匙扣,“Clarity”可以被别在包上、皮带上、自行车上。每隔一段时间,“Clarity”便会“吸收”少量空气,然后内置的光学传感器就会对着空气中的污染粒子进行分析,包括 PM2.5、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氮和氨。与此同时,“Clarity”内置的其它传感器也会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检查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重要的是,应用程序还会提醒用户注意事项,例如带上口罩、防护面具,或不要外出呆在家里等。
David Lu称,他和公司会收集所有“Clarity”监测到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出一所城市的污染地图。David Lu说:“我们的使命是让大家都能主动关心及收集环境信息”。
David Lu表示,“Clarity”并不仅仅为中国用户开发,任何空气污染严重的国家和城市都需要这样的设备,如印度和墨西哥。当然,David Lu也打算在中国推销“Clarity”。他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Clarity”会在明年8月投放市场,售价在50至75美元之间。
除了作为独立可穿戴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外,David Lu称,他们的传感器也被嵌入汽车、智能家居、空气净化器等之中。他们希望将“Clarity”做成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平台,给政府气象部门和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相关报道:
- 智能T恤Aerochromics:颜色随空气污染程度而变2016-07-29
- 可穿戴设备增长稳定 2016年全球出货量将超1亿 2016-06-16
- 可穿戴设备Pebble Core:集健身跟踪、音乐播放于一体2016-05-26
- IFA 2016大会前瞻:超高清蓝光成焦点可穿戴没落2016-05-11
- 诺基亚将以1.91亿美元收购健康和可穿戴公司Withings2016-04-27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