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手机 | 数码 | 游戏 | 软件 | 平板 | 安全 | 通信 | 业界 | 系统 | 电商 | 创投 | 科学 | 百科 | 社区 | 下载

2013-06-13第113期
从美国"监视门"看互联网侵犯隐私现象

导语

美国"监视门"之所以让许多人义愤填膺,并非一日之寒,用户也是深受其扰、苦不堪言。"监视门"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现在,讨论的焦点围绕着"如何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用户泄露隐私到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当知道隐私被侵犯后如何维权"等话题进行,而这背后,缺少了足够的法律支撑……[阅读全文]

"监视门"并非个案

美国"监视门"正持续发酵。有关"棱镜"项目的报道正引起全世界的恐慌,"监视"、"监听"、"侵犯用户隐私"等字眼充斥着报端,引发众多指责的同时,牵涉其中的IT大佬们都忙着撇清关系,毕竟,侵犯用户隐私是关系着自身生死存亡的大事。

“监视门”或许只是这张大网的冰山一角。在互联网上,一场关于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大讨论正在广泛进行,讨论的重点围绕着“如何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用户泄露隐私到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当知道隐私被侵犯后如何维权”等话题进行。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用苹果手机拍照,是绝大部分用户热衷的功能,但是你发送的照片或者其他的信息都有可能泄露你的个人信息。不仅仅是苹果,就连微软、雅虎甚至是谷歌都有可能参与了侵犯用户隐私的泄密。如果猜测属实,那么这几家公司在用户心目中的“高科技”、“创新”等形象将会瞬间崩塌。

“监视门”之所以让许多人义愤填膺,并非一日之寒,用户也是深受其扰、苦不堪言。抛开木马和病毒不说,二维码、邮箱、搜索、社交、游戏……网络上的各种活动,数据的数量都会成倍地增长,这些数据稍加整合、过滤和分析,都会成为企业了解用户行为的绝佳工具,也可成为不法分子的“黑金”。比如,玩游戏或者是办理业务,个人信息一目了然;网站注册,基本信息都会摄取;网络上的许多认证、银行卡、机票等商业服务,都要交换个人信息,用户填写一些个人隐私以便获取更好的服务。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骚扰、骗局。

在国内,“侵犯用户隐私”也是IT公司攻击竞争对手的臭鸡蛋和绊脚索。积怨已久的金山网络与360曾以“用户隐私”开展,金山网络对外宣称360免费杀毒涉嫌侵犯用户,并随后摆出一堆技术原理进行佐证,360方面予以正面回应,称金山针对360的指责不实且没有依据;面对微信如火如荼的发展,周鸿祎近日又打出了隐私牌,令业界玩味,之前,周鸿祎推出了隐私保护器和扣扣保镖,就是按照这套逻辑,最终引发了津津乐道的“3Q大战”;而对于微信的读取、修改通讯录、获取位置信息、读取短信等功能也被用户所诟病……

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才导致应用层面的大幅渗透,而用户隐私作为网络最需要保护的财富,在开放的环境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之前爆出一系列的“XX门”事件,均为互联网应用厂商对于用户保护不利而导致的,所及,即便是“监视门”没有被曝光,在互联网上关于用户隐私话题的大讨论也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在用户高度依赖互联网的同时,一旦出现了大规模的泄密事件,人心惶惶不说,势必对这个行业以及用户的信心都会受到影响。

而现在,移动互联网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但它会不会重蹈互联网覆辙……阅读更多

移动端或成重灾区

之前,互联网上流传一句话是"插上网线的那一刻,你就没有隐私了",而现在,这句话恐怕要换成"每一台手机都是一个移动的泄密工具"了。很多用户都会碰到这样的场景:新买了一款手机,里面预装了几款APP软件,怎么删也删不掉;在应用商场搜寻到满意的应用,下载安装时要用户同意几条条款,包括读取通讯录地址、需要GPS定位你的位置等等,不同意则不能继续体验;或者是,在使用APP时,不断地跳出各种广告和其他信息……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66.9%的智能手机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而其中高达34.5%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其中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通讯录是用户隐私信息邪路的三个高危地带,而具有读取通话记录行为的移动应用当中,高达73.1%为越界抓取,用户在使用该应用过程中,根本不需要用到此项功能。

透过这些“耸人听闻”的数字,说明移动互联网环境并非一片净土,通过病毒、广告插件以及APP“隐私越轨”所获得隐私信息的用途大都与商业有关。在前不久的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曾发出了“安卓生态圈要靠大家的共同维护”的感慨,其言下之意,是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杂草丛生、泥沙俱下。

还有一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抽查安卓系统7个应用商城300余款应用,58%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其中25%的程序还将泄露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发送,使得在进行安全性审查时,确认其内容和传送目的地变得非常困难。

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问题是摆在那里的,但是谁来充当这个警察?开发门槛低、APP应用多而繁杂、刷机市场暗藏风险、恶意软件防不胜防,就连用户依赖的安全软件,都存在着侵犯用户隐私的现象。法律不够完善、企业不够自律、用户不够谨慎,移动互联网着实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对于这种“成长的烦恼”,专家给出的答案就是,尽量避免“陌生APP”的入侵,如非必要,应去正规商城去下载,或者说,在同类APP中选择一款口碑较好的,同时,熟用安全软件,学会删除一些手机自带的程序。

也有人表示,对于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隐私并非是个新鲜的话题,然而在法律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什么样的才算是隐私,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只要没有涉及到真正的伤害,这些所谓的隐私“还不足以”构成威胁……阅读更多

结语

移动互联网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在法律不够完善、行业不够自律的情况下,用户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只要没有涉及到真正的伤害,这些所谓的"侵犯用户隐私"还不足以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