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科学新闻 > 正文

诺贝尔物理奖12个里程碑:解密超新星爆发(2)
2012-10-11 12:02  环球科学杂志    我要评论()
字号:T|T

一、天体物理

宇宙射线里的秘密信息

撰文 亚瑟•H•康普顿(Arthur H.Compton)

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奖得主,本文刊登于1933年7月《科学美国人》

宇宙射线的研究常常被描述成“现代物理学中的另类,因为其中包括微妙的现象、细致的观测、观测学家们探险似的旅行、精巧的分析以及宏伟壮观的结论”。我们相信,宇宙射线能带给我们一些重要信息:或许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如何演化的,或者那些原子核最深处结构的秘密。目前,我们正在努力解码这些信息。

大约5年前,两位德国物理学家博特(Bothe)和科尔霍斯特(Kolhörster)使用计数管进行了一项实验,让我们确信宇宙射线其实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然而,如果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话,就意味着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宇宙线的强度应该有所不同。由于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这个巨型磁铁就会使射向地球的带电粒子发生偏转。这一效应应该在磁极处最弱,在赤道附近最强,那么如果我们从赤道向两极走,射线强度就应该不断增大。科学家设计了6个不同的系列实验来探测这一效应,然而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为此,在卡内基协会的资助下,我们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过去18个月里组织了9次探险,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测量宇宙射线——从海平面到6400多米高的安第斯山和喜马拉雅山顶,均有研究人员前去测量。在美国阿拉斯加巨大的麦金利山侧的冰川上,两位出色的登山员卡培(Carpe)和科文(Koven)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在如此接近极点的纬度上,迄今海拔最高的测量数据。

将这些探险所获得的数据整合起来后,我们发现极地附近的宇宙射线强度比赤道附近高15%。此外,正如预计的那样,由于地球磁场对入射带电粒子的作用,宇宙射线强度还随着纬度变化而变化。此外,在高海拔地区,地球磁场的效应要海平面上强数倍。

这些结果显示,宇宙射线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然而,某些宇宙射线不会受到地球磁场的丝毫影响。而通过其他一些测量实验,例如皮卡德(Piccard)和雷金纳(Regener)的高空气球实验、博特和科尔霍斯特的计数测量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这些射线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是以光子的形式存在(就像普通的光那样),但相当数量的辐射可能是以轻原子或轻原子核构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宇宙射线能量惊人。用电子伏作为能量单位的话,一个氢原子的燃烧能释放大约两电子伏的能量。镭辐射出α粒子时,会释放200万电子伏的能量。然而,宇宙射线的能量高达百亿电子伏。如此惊人的能量从何而来?在这个问题的答案里,或许隐藏着宇宙如何形成的秘密。

二、X射线之星

撰文 里卡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刊登于1967年12月《科学美国人》

星际空间里,充斥着各个波段的电磁辐射,从超短波的伽马射线和X射线,到波长很长的无线电波,无所不包。但是,由于我们的大气层屏蔽掉了大部分波长的宇宙射线,它们中能到达地球表面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特别是对波长短于2 000埃(1埃=10-10米)的电磁辐射来说,地球大气是一层不可穿过的障碍。因此,科学家只能用气球或火箭,将探测仪器送到大气层之外来探测来自宇宙的X射线。

随着火箭发射越来越频繁,将仪器送到太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布鲁诺•B•罗西(Bruno B. Rossi)建议,对天空中的X射线进行扫描,而我们这个来自美国科学和工程公司(Americ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研究团队,就承担了这项任务。

1962年6月18日,载有探测仪器的Aerobee探空火箭在美国白沙导弹靶场发射升空。这项实验是在罗西的帮助下,由我和赫伯特•古尔斯基(Herbert Gursky)、F. R. 泡利尼(F. R. Paolini)一起合作准备的。在火箭到达最大高度225千米之前,火箭会在一个特定时刻将舱门打开,暴露出探测仪器。随着火箭沿自身轴向旋转,探测仪器就能扫描120度张角的带状天区,其中包括月球的方向。

来自探测仪器的遥测信号显示,仪器没有探测到任何来自月球的X射线辐射。然而,在南方天空的天蝎座方向上,探测仪器发现了一个很强的X射线源。根据计数器的记录,这个X射线源的强度是人们预料中的、来自任何遥远宇宙射线源的(根据太阳X射线辐射强度估算)100万倍。

对数据进行了三个月的仔细研究后,结果证实上述辐射确实是X射线(波长为2到6埃),来自于太阳系外,射线源大约在银河系中心的方向。究竟是哪一种天体能够辐射出如此高能的X射线流呢?

我们又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段进行了两次火箭探测(1962年10月,以及1963年6月),利用三角测量法缩小了这个强X射线源的位置范围。我们发现,其实它并不在银河系中心。同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赫伯特•弗里德曼(Herbert Friedman)及其同事,成功将该射线源定位在了2度弧(2度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的天区范围内,这意味着该X射线源是一颗单独恒星,而不是大量恒星的集合。

现在,该射线源是一个独立天体的证据已经很充分了,所以我们将它命名为Sco X-1(取自天蝎座,Scorpius)。人们或许会想,能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如此多的能量,该天体应该是清晰可见的,至少也应是一颗相当明亮的恒星。然而,那一天区里并没有什么显眼的恒星。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从已确定区域里的那些可见的恒星中,找出X射线星。Sco X-1的位置已经被缩小到了1度弧的范围内,在那一区域的天空里,每平方度(半径为R的球体上,面积为π2R2/1802)的天空里约有100颗13等星。在对新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后,我们得到了更精确结论:目标恒星必定位于两处候选位置中的一个。

根据这一结果,日本东京天文台、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玛天文台将望远镜对准了那两个方向,希望找到Sco X-1。东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立即发现了这颗X射线星。一个星期之内,帕洛玛天文台证实了这一发现。

现在,科学家可以用光学天文望远镜来观测Sco X-1了,它那令人震惊的新特性也逐渐展露在了我们面前。最令人震惊的事实是,这颗恒星辐射出的X射线的能量,比其发出的可见光的能量高1 000倍,这是天文学家们没有想到的,因为根据对已知多种恒星的了解,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有迹象表明,Sco X-1辐射出的X射线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所有波段上辐射出的能量的总和。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诺贝尔奖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