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娱乐 > 游戏业界 > 评论 > 正文

《仙剑》系列 留下了中国游戏业哪些经典?(4)
2012-12-29 11:00  互联网    我要评论(0)
字号:T|T

仙剑的危机与再造

虽然,仙剑在取得了打击盗版的阶段性胜利后,奔向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笔者认为,北京软星开发仙剑系列游戏,还是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创新乏力。从1995年首款游戏至今,仙剑的6款游戏规则本身的变化不大,一直像一本有游戏参与的神魔爱情小说。虽然游戏里也有创新与突破,但都仅限于画面上。

这种风格,比较适合打动过去接触游戏比较早的玩家。因为那时候接触电脑多是文化素质较高的学生,同类产品又少,他们愿意参与到一段由文字和画面构成的缓慢剧情中去。但在当下,RPG市场已经严重同质化,仙剑经典的回合制已经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因此,仙剑要想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给自己降权,至少是在玩法上更加接近主流游戏的风格。当然开发这种游戏,推广成本和研发成本其实更高,这对资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仙剑》留下了中国游戏业里哪些经典?

第二、人才外流严重,导致市场出现风格极端近似的产品。2007年,《仙剑4》发布后,上海软星解散,研发部门合并到北京软星。大批优秀的员工也因此流失。跟魔兽开发者暴雪的故事相似的是,仙剑的设计师张毅君带着一队上海软星的骨干加入了上海烛龙,开发出了《古剑奇谭》 等跟《仙剑》思路和剧情近似的游戏。事实上笔者发现,《古剑》的玩家和仙剑的玩家重合度很高,但又更年轻,很是捞了一批90后玩家。

于是,《古剑》跟2011年软星推出的《仙剑5》,两款相似的游戏,同样像是《仙剑》系列的续作,分割了仙剑积累的品牌效应和用户。这给北京软星带来了很大的外围竞争压力。而由于人才的流失,《仙剑5》虽然在画面、技术和人设方面越来越出色,但是剧情却在难以达到过去的高度。

目前,北京软星的《仙剑》玩家越来越多元,也在正在经历代际换血。像笔者这样的老玩家,因为年纪会逐渐离开仙剑的游戏圈子。因此,仙剑的玩家正在年轻化、女性化的局面。

《仙剑》留下了中国游戏业里哪些经典?

面对,这个客观事实,软星的总经理姚壮宪应该明白,老玩家是越来越靠不住了。仙剑要把自己当成全新品牌去运营,去拥抱新用户。

怎么应对年轻化?跟《仙剑5》相似的《古剑奇谭》走的是灰暗、悲哀、小众的风格,迎合了90后玩家自我、中二的个性;《仙剑5》却大量采用美型、个性邻家化、脱口秀和琼瑶剧似的对白,着装风格越来越现代等方式来吸引年轻玩家。但笔者担心,《仙剑5》的对90后喜欢的元素的密集迎合,反而让他们觉得被冒犯,激起逆反心理。导致跟李宁主打90后牌一样的后果,最终事与愿违。

女性化呢?并且随着女性玩家的增加,仙剑系列的剧情也会越来越远离一男多女的局面,甚至会出现男同女蕾的情节。

仙剑和古剑在单机领域的竞争持续烧到了网游领域。目前《古剑奇谭网络版》和《新仙剑》(区别于大宇资讯在台湾发布的仙剑online)都会即将开放,谁都知道网游行业应当是仙剑乃至不少软件游戏开发商在大陆的一条可行转型之路。武侠网游界,可是捧出了金山这样的上市公司的,我相信软星的背后投资人不会忽视这个市场。

但是,2009年推出仙剑online的大宇似乎并没有取得足够好的业界口碑,北京软星能否让网游化的仙剑避免游戏水准和体验的下降,就又是一个课题了。

点击查看原图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仙剑 仙剑奇侠传 游戏业 游戏业盘点

责任编辑:张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