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诺基亚?
高骥远
信中提到,“微软的承诺和资源将带动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业务继续向前,我们想在能实现windows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最完美的移动体验”,信中还提到,“我们将继续生产你们钟爱的手机,同时投资于未来—融合了最棒的微软和诺基亚资源的新手机和新服务。”
这不仅让人联想到微软的“硬件野心”。之前,微软大刀阔斧重组,将八个业务部门简化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操作系统、应用和服务、云计算、企业以及设备工作室,同时,此次重组也彻底打破了微软过去依照具体业务划分组织架构的方式,而是改为职能化的架构模式。在重组的方案中,软件业务被高度整合,而硬件业务则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据媒体报道,鲍尔默多次表达过他的伟大战略,就是要把微软转型成为真正具有协作性的“设备与服务”公司,这意味着,微软今后将发力硬件,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梦想。
所以,收购诺基亚注定是微软架构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收购之后,将怎样实现微软的硬件梦想,或者是说,如果用诺基亚的优势为WP生态系统做补充,从目前来看,不外乎这几种方式。
一是,参照“谷歌+摩托罗拉”模式。被谷歌招安后,摩托罗拉移动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运行,并且摩托罗拉持有的专利不会放弃,这是谷歌用于抵御其他互联网巨头的一个重要砝码;而谷歌在平台、地图、应用等方面的雄厚积累,将为摩托罗拉手机的研发、生产甚至渠道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整合之下,尽管市场这几年渐渐淡忘了摩托罗拉,但是凭借着双方的优势,摩托罗拉后市咸鱼翻身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相类似的是,诺基亚的独立性也较强,短期之内,诺基亚这个品牌不会改旗易帜,双方的合作与研发更大程度地是在技术、专利等方面,而不会将“诺基亚”这三个字从手机市场上抹去。
二是为WP生态圈做补充。收购诺基亚更多的是对硬件领域的考量,这一点从诺基亚的地图业务没有在交易之中就可以看出;微软的明显意图就是将PC、平板以及手机三个平台利用一个操作系统来打通,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硬件和软件的收入,对于微软而言,依靠PC端操作系统获得超额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时是在微软最具优势的软件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改变了游戏规则,公开信中提到,“我们想在能实现windows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所以,收购诺基亚最大的好处就是,以“第三大操作系统”的姿态参与这场战争,并有别于安卓、IOS之前的优势,那就是能实现“软硬件一体化”,这也为微软参与移动互联网的有效竞争增加了最大的砝码。
三是微软独立推出终端产品。现在很大的一个疑问就是,微软会不会抛弃诺基亚这个品牌,走出一条独立的硬件路线?从现在来看,应该不会,尚且不论是那几十亿美元只是为了收购一堆专利费不说,并且从收购消息传出开始,微软就受到了其他硬件厂商的抵触,比如说三星。事实上,从微软推出Surface,微软与其他硬件合作厂商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此番收购诺基亚,微软的硬件野心暴露无遗,如若在强推自家生产的手机终端,将会让产业链上的其他厂商倒戈,涌向其他操作系统也不会不可能。
不管怎样,微软终于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接下来的动作,就要看微软是否选择是以封闭的一体化来参与全新模式的竞争,还是以高度开放的WP生态圈来实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逆袭。
结语:
微软收购诺基亚可谓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能否实现收购的初衷,就要看是以封闭和开放的姿态参与这场日趋激烈的移动互联网竞争。
相关报道:
- 诺基亚未来方向:地图、网络设施和“新商机”2013-09-03
- 微软:诺基亚每部WP手机毛利润10美元2013-09-03
- 微软收购诺基亚 硬件合作伙伴很受伤2013-09-03
- 微软收购消息拉动诺基亚股价大涨46%2013-09-03
- 诺基亚临时CEO:仍拥有三块强大业务2013-09-03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