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云辉
打破垄断,最有效的办法是进一步开放准入,鼓励民资参与更多的竞争,而不是以“相对公平”的方式,行政主导垄断资源的再分配
最近,通信监管部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锄强扶弱”。对此,很多人可能会一片欢呼,再生“打土豪”之气概。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管理方式,这样的观念思路,或并不足取。
对国人来说,向来以“均贫富”为乐,而在一些曾经被舆论指为垄断的行业,监管部门的“市场化”,往往是以削弱强势企业,扶持弱势企业,从而营造“相对均衡的市场生态”为成绩。
在用户眼中,很多国有企业的强大,往往都是根源于国企垄断、剥削、寻租等灰色利益链,但对于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做出的规范化与市场化努力,却往往视而不见。
在国际上,是否利用市场优势地位牟取暴利,才是垄断与否、应该惩罚与否的关键标准,而只要是合理获取的财富,都敢于并乐于向公众公开。
但在国内,人们惯常的想法却是“财不露富”,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木秀于林,不管是个人努力还是环境促成,都大多免不了被八面来风摧毁的命运。
科技行业的发展便是明证。在上个世纪,尚未开始电信市场化改革之时,中国电信一直承受着各种骂名,即使是与它无关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增值业务问题,也被用户和各方归结于中国电信身上。
后来,由于中国电信受到压制,加上移动通信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中国移动逐渐取代中国电信,成为行业领头羊,也逐渐成为新的政策打压和舆论指责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监管部门的手段,大都是采用政策加行政命令进行直接干预,比如中国电信遭遇拆分,中国移动遭遇不对称管制,乃至在市场竞争生态下罕见的三大运营商高管轮换等等。
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种干预方式的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
在中国通信行业发展早期,政企不分,市场主体单一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市场化进程,确实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让它很快成为中国改革最快、最彻底的行业之一,市场竞争也促使了通信价格资费不断下降,为国民提供了超过西方国家发展速度的通信服务。
但近年来,运营商无论组织流程还是资本结构,其实都已经完成了“由政而企”的转变,并形成了相对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的行政干预,对市场化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负作用却日益凸显。
我们看到,通信监管部门近年来也在进行更积极的市场化努力,比如开放移动通信业务转售,推动民资进入电信市场等等。但同时,也仍未摆脱过去的粗放行政管理习惯,仍在以一些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竞争。
以通信监管部门正在酝酿的不对称管制为例,该政策虽然有助于平衡三大运营商的利润格局,但由于人为制造了竞争关键要素的不均衡,未来可能将催生众多反市场化的竞争方式与格局,这与推动通信业市场化、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为用户服务背道而驰。
拔苗助长,只能让庄稼越长越弱,结不出丰硕果实。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越来越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而在未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拉动力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中,通信乃至相关行业,将承担极为关键的职责。
在此过程中,运营商不但需要承担公众服务职能,更需要助推国家产业升级,应对全球变革。
站在这个高度,“锄强扶弱”或将削弱中国通信行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通信业改革需要停步,而是应该以一个更新的思路来进行行业管理,中国市场经济尤其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早已证明,开放竞争才是市场化的最有效手段。
比如打破垄断,最有效的办法,是进一步开放准入,鼓励民资参与更多的竞争,而不是以“相对公平”的方式,行政主导垄断资源的再分配。
那不是真正的市场化。
相关报道:
- 三大运营商网间结算调整传闻引震荡 传仍在博弈2013-10-08
- 工信部酝酿新政:调整三大运营商网间结算标准2013-10-04
- 广州移动4G套餐详细资费出炉:预计十月底办理2013-09-29
- 苹果公司可能即将与中移动达成合作协议2013-09-27
- 中国移动新LOGO亮相:线条灵活 增加绿色元素2013-09-25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