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讯 > 业界 > 正文

智能手机市场步入成熟期 行业亟需新玩法(2)
2013-10-15 08:15  中国计算机报    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下篇

品牌:市场容不下太多厂商

汽车工业是工业社会发育最为成熟的产业,美国轿车市场规模今非昔比,但汽车制造商却从最初的数百家作坊式企业发展到今天仅剩下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品牌。

品牌集中化既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又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然而,作为品牌集中化的体现,计算市场容纳生态系统的数量是有限的,长期以来个人计算市场也只有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的Mac OS两个生态系统。在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上苹果的iOS与谷歌的安卓已经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微软与英特尔对最后一张入场券争夺的结果将会是惨烈的。

智能手机市场步入成熟期行业亟需新玩法(2)
智能手机市场步入成熟期行业亟需新玩法(2)

品牌集中化袭来

在被甲骨文收购之前,SUN首席技术官格雷格 帕帕多普洛斯在2006年底写了一篇发人深省的博文《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他幽默地表示IBM创始人沃森曾经说过的“世界大概需要5台计算机”在云计算时代并非笑谈,因为云计算时代“计算机系统规模将非常巨大,一旦这些系统规模超过了临界体积,它们就会将其他低效率系统吸收过来”。

云计算时代是软件产业步入成熟的阶段,伴随着产业成熟而来的是品牌集中化。因此,帕帕多普洛斯才做出了“世界上只需要5台计算机”的大胆预测。而效率成为引发品牌集中化的关键因素。

伴随着PC产业的发展,PC制造商从当初的遍地诸侯到今天5大PC厂商分享全球市场3/5的份额,品牌集中化持续演进。人们耳熟能详的IBM、康柏、Parkared Bell、Gateway、西门子、郁金香等国际品牌消失,其中有技术驱动型企业IBM,在PC进入到成熟市场后主动撤离。从产品生命周期中不难看出,技术创新公司在以技术竞争为特点的产品成长期获得丰厚回报后,在以成本效率竞争为特征的产品成熟期选择退出。而Gateway这样市场驱动型企业则折戟于成本效率的竞争。昔日众多的国内PC厂商如今只有联想独领风骚。

移动通信市场的品牌集中化也在持续进行中。以这一市场至关重要的操作系统平台来说,塞班扮演着第一波整合者的角色,1998年,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居然坐到了一起,与手机操作系统厂商Psion合资成立了塞班公司,并于第二年推出塞班操作系统。让这三个在通信市场上水火不容的厂商携起手来的原因,是要抵御共同的敌人——微软意欲通过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打入手机市场,于是塞班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对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品牌集中化。

此后,2006年SUN在旧金山举办的JavaOne上博得不少眼球的Java手机操作系统,始终也没有成气候。到了2011年,惠普宣布放弃基于Palm架构的平板和智能手机业务,这意味着一年前刚刚通过以18亿美元收购Palm公司获得的Web OS操作系统无疾而终。曾经红极一时的黑莓手机生产商RIM公司,在近一年饱受困扰后,其CEO在今年9月暗示将放弃消费业务转向企业级,这意味着还在与黑莓手机磨合的QNX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将退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而10月上旬诺基亚已经向其应用商店上的开发者发邮件称,从2014年元旦开始,塞班和MeeGo应用商店不再接受更新,并且将在2016年关闭这两个应用商店。这意味着塞班和MeeGo的消失已经不可避免。至此,手机平台上只剩下苹果的iOS、谷歌的安卓、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linux。

超越芯片平台的竞争

在PC发展史上,也曾上演过针对主导权的争夺战。IBM在研发PC时正因为大型机涉嫌垄断而接受美国司法部调查诉讼,IBM因此选择了英特尔和微软分别作为PC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供应商。1982年里根政府终止了对IBM的反垄断诉讼后,IBM在新一代PC主板上采用了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总线,试图将PC拉入封闭体系,进而主导PC的发展。

与此同时,英特尔联合康柏发布了开放的PCI总线。而PCI毕其功于一役,不仅确保了PC的开放性,也使得康柏超越IBM成为最大的PC厂商,英特尔也通过PCI总线夺得了PC平台发展的主导权。其后,英特尔又透过WiFi芯片组的迅驰平台,牢牢把握了笔记本发展的主导权。即便是微软在Windows XP发布后长达数年的Windows发布空白期,英特尔依旧通过硬件平台的进步不断推动整个PC产业的发展。英特尔也通过对平台主导权的控制赚得钵满盆盈。

在同一处理器架构上,处理器厂商更多地是通过处理器的进步推进产业的发展,并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中不会对采用自己芯片的PC厂商厚此薄彼,除非PC厂商在采用竞争对手芯片时没有理顺三方的关系。

而在异构的处理器市场上,处理器厂商则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比如说x86架构在高性能计算占据绝对优势,是因为x86处理器性能快速提高并具有价格优势,从而以性价比的优势迫使传统高性能计算厂商IBM节节后退。

iPhone和iPad成功的光环,也掩盖了乔布斯在桌面计算市场的无奈。曾经风靡一时的Apple-Ⅱ几乎让乔布斯一夜成名,其精心雕琢的Macintosh台式机令PC相形见拙。但是封闭体系的Macintosh曲高和寡,而简陋的PC却因为开放的体系架构,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个人计算市场上最终占到九成以上的份额。苹果在个人计算市场上败走麦城,乔布斯也被赶出了苹果,这种耻辱是刻骨铭心的。

乔布斯回归苹果9年后,2005年苹果宣布将把台式机iMac和笔记本iBook从IBM的Power架构迁移到英特尔x86架构上,其原有的操作系统Mac OS X同时还将兼容Windows的应用。从而使得苹果与微软能在x86平台上对决。但最终双方的市场地位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由此不难看出,微软和苹果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只可能发生在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上,因此,基于特定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便成为竞争的关键所在。生态系统的惯性和PC市场的盛极而衰,使得苹果把在桌面市场的决斗放在了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上。最终,在2012年,苹果仅仅凭借iPhone一款产品,就在营收和利润上超过微软整个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最终报了一箭之仇。

由于ARM芯片占据了智能手机芯片市场90%的份额,因此,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基本上是由操作系统主导的。又由于安卓的开放性和市场份额第一的占有率,谷歌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厂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英特尔与微软:争夺最后一张入场券

英特尔对移动通信的兴趣,要追朔到1997年11月,英特尔用7亿美元从DEC手中买下了嵌入式处理器StrongARM,并在2002年春季英特尔开发商大会(IDF)宣布进军移动通信领域。

而微软对移动通信的企图在1998年就引起了诺基亚等通信厂商的警觉,到了2002年,微软更推出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平台。

但是受限于当时无线通信带宽,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窗口迟迟未能打开,加之,处于产品成熟期的PC市场加速发展,在鲍尔默和欧德宁两位销售而非技术背景的CEO执掌下,微软和英特尔的规模和营收都不断创造历史新高。进军移动通信市场这种费力的事情就顾不过来了,英特尔更在2007年iPhone诞生的前一年做出放弃通信业务的轻率决定。

等到智能移动终端显现出取代PC主导个人计算市场的势头时,ARM架构已经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而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已经先入为主,构建了两大生态系统。

对微软和英特尔而言,情况已经变得十分棘手了。

对于仅占今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全球市场3.7%份额的微软来说,当务之急是加速Windows生态系统的建设,以便在市场上立稳足。一旦收购诺基亚尘埃落定,微软势必会效仿苹果自行设计处理器,以便在硬件上强化差异化竞争的同时降低成本,这样,微软从处理器、手机到操作系统做到与苹果一样的“自产自销”,而Windows Phone也就转变成事实上的封闭系统,因为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商业模式势必吓退Windows Phone平台上的其他厂商。

然而,苹果与谷歌不约而同地对微软实施围追堵截,苹果通过引入64位的ARM架构,剑指生产力移动终端,力图抢占BYOD(带着自己设备上班)这个微软具有潜在优势的商用办公市场。而谷歌则在今年9月27日宣布向iOS和安卓所有用户免费开放办公套件QuickOffice。

英特尔具有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团队和最先进的制造设施,在功耗和性能上追上甚至超过ARM不成问题,最大的挑战则来自于商业模式。

尽管2012年是ARM最为风光的一年,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90%,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全球市场上占到了40%,再加上家电、汽车、外设等业务,当年ARM总共销售了87亿个处理器内核,其中用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内核数为23.6亿个,公司2012财年总收入只有9.13亿美元。

而2012财年收入高达533亿美元、利润高达110美元的英特尔,愿意在这一处理器内核授权不足1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与ARM混战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ARM在64位架构发布时已经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向桌面乃至服务器市场进军的愿望。而英特尔为了确保大本营的安全,就算是倒贴也要在这10亿美元这个“小小方寸”上给ARM制造麻烦。

对于在任何市场上都要寻求主导权的英特尔而言,在智能手机市场采取的上策当然也是最难的方式是控制操作系统,毕竟英特尔数年前已经收购了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先厂商风河公司。这样一来,英特尔与微软之间就要进行一番PK。

中策是傍上安卓,但这必须要有寄人篱下的心理承受能力,事实上,谷歌已经给英特尔脸色看了,今年8月,IBM联手谷歌等企业成立Power处理器开放联盟,作为英特尔服务器市场超级用户的谷歌有了见异思迁的念头。

下策是让已经不复存在多年的Wintel复活。但在移动终端市场上,这一对“难兄难弟”抱团是否能够取暖未必是个定数。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智能手机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