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国际 > 正文

IT巨头加码可穿戴设备 明星产品缺失短期难普及
2014-03-06 14:25  通信信息报  游寰臻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身影随处可见,不仅是三星、索尼这样的大牌推出了Gear 2、Gear Fit这样的手表、手环类可穿戴智能新品,就连国产手机厂商华为、酷派也纷纷推出同类产品,加上传言中已经确定于今年发布的苹果iWatch以及将会全面上市的谷歌智能眼镜等,今年毫无疑问将会是可穿戴智能设备高歌猛进的一年。可穿戴设备已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正在掀起一股新的潮流,传统手机厂商蠢蠢欲动,甚至时尚行业也觊觎着可穿戴这一块大蛋糕。然而,凭借着几款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厂商就真的能够撬开可穿戴行业的大门吗?

可穿戴市场前景广阔

2013年,可穿戴设备成为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月初,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发表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3亿台,10倍于2013年。Juniper还预测,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今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90亿美元。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中国的可穿戴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增长。

速途研究院上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90万台,2012年增长到230万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预计2013年市场出货量将达到765万台,增长232.61%,市场规模达到24.5亿元,同比增长301.64%。2014、2015年预计分别增至2260万台、4430万台,市场规模分别为66.2亿元、107.9亿元。

何谓可穿戴设备?广义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其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可穿戴式智能装备着眼于提高人机交互效率,使消费者更方便快捷的连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的下一代智能终端。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冀静称,中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中,智能手表由于其低成本、便携性以及消费者肯定等因素,其市场占比最多,为62.8%,其次为智能眼镜(11.4%)、智能戒指(8.1%)、智能腕带(7.5%)等。冀静还表示,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主要的产品形态以智能手表为主,手环、项圈等为辅,功能分布在娱乐休闲以及健身、医疗健康领域,预计运动健身、医疗健康将成为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未来发展领域势必会更加宽阔。

IT巨头纷纷涉足穿戴领域

随着传统计算机逐渐淡出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将可能面临同样的未来,转型成为众厂商解决这一“危机论”的重要方向,而可穿戴设备广阔的前景无疑让厂商们看到这方向。据美国科技新闻专业网站“商业内幕”预测,2014年全球可穿戴智能终端的出货量将超过1亿部,至2018年可能超过3亿部。瑞信集团的预测报告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另据据瑞信集团的预测,目前全球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约为30至50亿美元,未来两到三年有望达到300至500亿美元,整个行业存在巨大商机。近期,市场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趣正在升温。一些分析师预计,2014年仅智能手环的出货量就将达到800万只,而2015年和2017年还将增长至2300万只和4500万只。

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而中国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速途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达到765万台,市场规模达到24.5亿元,同比增长301.64%,2014、2015年预计分别增至2260万台、4430万台,市场规模分别为66.2亿元、107.9亿元。

目前,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呈现融合化发展的态势,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趋势日趋明显。智能终端作为信息交互的客户端载体,是进入网络的主要入口,并成为融合产业背景下,国际IT巨头整合自身资源,抢夺用户和提升自身竞争实力的关键。尤其对于平台级企业,终端产品已经成为其勾勒业务版图中最重要的部分,从微软收购诺基亚、苹果强化终端产品体系构建和延展终端产品线,再到Facebook拟推出自身品牌的终端产品,均可佐证。因此未来,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用户规模化增长,智能穿戴设备在智能终端市场中将会不断持重,将成为重要的网络入口之一。

规模普及尚需时日

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智能穿戴设备,基本上销量都不是很乐观。不难看出,可穿戴设备整个行业仍在摸索,现在已经进入的厂商实际上都在卡位布局,看看大浪淘沙之后自己是否还能生存,并且抓住以后的机会。

对于可穿戴计算设备来说,时尚是一个主要挑战。智能手表在设计方面难敌奢侈品手表。同样,智能眼镜在设计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此外,电池续航时间始终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短板。一旦电池耗尽,可穿戴设备将不能继续跟踪用户的健身进程或日常活动。

或许技术层面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解决,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是设备的应用场景。对此,王珺认为,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主要分为运动健康类、信息交互类、体感控制类三种,其中运动健康类是比较好的入口。“因为大家都关注社会化的媒体,有自己的圈子,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秀秀减肥、运动、各种各样的生活状态,用可穿戴设备实现信息的交互。”王珺说。他认为,可穿戴设备在垂直细分市场大有作为,细分的市场包括了商务、女性、音乐、健康、行业应用等。

我们相信,虽然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尚需时日,但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便携性要求出现、传感器及电池改善,可穿戴设备的便携、云端互联等性能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可穿戴设备无疑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增长点。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