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的“大脑”黄章向来以隐客自居,与小米雷军的高调风格截然不同。黄章不参与魅族的运营、管理,也不出席任何公开场合活动,只是穿着“ J.Wong”的马甲深居魅族论坛。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黄章最近炮轰中移动的新闻令业内再次将目光对准了魅族……[阅读全文]
据媒体报道,原定于6月13日发布的魅族TD定制版突然取消了。对此,魅族创始人黄章表示“中国移动定制机要求太苛刻,预装一堆垃圾应用不说,还要去掉或改变flyme原有的特色和很多人性化的设计……我们不能助长和妥协“恶势力”,谈不了就不做,或者放弃已经做好的TD版,不能为了逐利就违背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线下渠道,中国移动拥有7亿的手机用户。因此,在中国移动和魅族之间,后者接受和服从于前者是一直以来两者关系的写照。此次炮轰全球最大的运营商,魅族的勇气的确可嘉。
然而,在智能手机激战、小米手机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到底是谁有资格嫌弃谁?魅族的底气哪里来?黄章是否已经下定决心揭竿起义,和中国移动对抗到底?不妨可从几个侧面来斟酌一下。
一位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就此次炮轰事件表示,之所以没有和魅族达成合作,主要是价格没有谈拢。据媒体报道,市场上同样质量的手机,价格往往要比魅族便宜一半。此外,魅族的卖点是Flyme的定制界面,而中国移动认为安卓界面是开放的,不需要定制界面。
此外,据媒体报道,魅族曾经邀请中国移动端公司的管理层到魅族的珠海公司参观。可是,在运营商的眼里,魅族的体量太小,算不得重点考虑的对象。加上TD—SCDMA的高通芯片才出来不久,魅族的生产经验还十分有限。再从制造商的角度去看,高成本地投入和研发TD版高通芯片的手机,未必就能获得很好的收益。
所以,尽管魅族表现得很强势,但一年出货量才两三百万台,显然是外强中干,并不真正地具备强势的实力。同时,渠道单一、品牌弱化和产能不足等等问题也有待魅族来解决。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魅族在中国大陆有402家专卖店(在中国香港还有一家),虽然很早就开通了网上销售,但这些实体店承担了魅族过去95%的手机销售任务。实体店销售的最大优势在于体验,但同样会面临成本高以及难以覆盖足够多的地区的问题。
而在WCDMA手机中,定制手机的销量为60%,非定制手机销量是40%。对于魅族、OPPO、小米这样力图做高端,拥有网络口碑,却没有足够分销网络的手机企业来说,运营商的渠道是其借力使力的最好选择之一。
由于网络质量,TD—SCDMA过去不断地被分流,但今年将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据媒体报道,今年中国移动端收入预计可以达到80亿元。以今年出货量可达全国六分之一的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广东分公司来说,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接近了80%。根据今年1月份至5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和联通的市场份额各占38%,但是在中国联通的WCDMA手机中,有60% 都是在用移动的SIM卡。
因此,魅族此时此刻抛出对抗中国移动的吐槽,在很大程度上市为双方将来的合作创造了新的障碍,更严重的后果是,在争夺TD-SCDMA市场的竞争中,将失去了最大最有利的战场。同时,放弃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对魅族来说,还意味着将要失去运营商在终端上数以亿计的补贴费用。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推出自有品牌手机的计划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据说未来至少推出三到四款自有品牌的手机。用中国移动内部人士的话来说,“我们很清楚成本,你不服气,我们就能生产出价格只有一半的东西出来。”通过代工的方式实现推出不低于市面上高端手机的自有品牌手机,中国移动未来谈判能力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魅族的“骨气”能否抵挡住市场的诱惑,也许并不能仅仅取决于完美主义者黄章的价值观念。别忘了,今年初……阅读更多
媒体评论黄章炮轰中移动的背后,是无法找到利润和市场的折中点。要么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与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要么牺牲市场看重利润,这样对于品牌并无太大益处。在国内手机市场,像魅族这样的手机厂商并非个例,在魅族之后还有更多妥协的和不妥协的小品牌手机厂商,都在苦苦挣扎寻找生存之道。
艾媒咨询2013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季度报告显示,有计划购机的消费者中超过46%的消费者愿意前往运营商营业厅购买手机,38.1%的消费者信赖网购。对于消费者来说,定制机能够享有更加优惠的资费和补贴,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运营商有更宽广的渠道和宣传力度。常规角度下,定制机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但透过黄章炮轰中移动的言论发现,运营商不仅在定制机上预装应用,而且还有对定制机的系统进行更改。魅族的Flyme系统是根据Android深度定制而来,与小米的MIUI类似均属于第三方ROM产品。这类根据Android深度定制而来的操作系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Android系统上加入很多人性化操作或者能够代表品牌的特色服务。
相比魅族,小米虽然没有推出移动定制机,但已经拿下国内另外两大运营商联通和电信。据小米官方披露,2012全年小米包括网销和定制机渠道在内全部出货量为700万台,而魅族2012年的有效销量则为170万部,几乎全部由网销和实体店贡献。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目前有7亿用户,终端公司今年销量可达到6000万部。对于中移动而言,失去魅族并不像失去苹果那样可怕,但对于魅族而言,失去中移动可能会令其失去很大一块潜在的市场。
借助运营商的渠道和推广是手机行业的惯例之一,运营商也会借助明星手机吸引用户。除小米、魅族外,国内像OPPO、步步高等厂商也推出了对应版本的运营商定制机。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小品牌厂商的后顾之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3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销量中,三星、联想、华为分别以17.9%、12.0%、11.2%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小米以3.9%的份额排在第八,魅族、OPPO、步步高等厂商被归到份额19.4%的其他品牌中。
有分析人士认为,魅族拒绝中移动的做法并不妥当。稍有名气的小品牌手机如果不借助运营商渠道出货,对市场份额伤害很大。OPPO、魅族、步步高、小米等国产智能手机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国内,与中兴、华为等无法相提并论,毕竟中兴、华为有国际市场加分,而联想、酷派与运营商的关系一直良好,市场份额也在稳步上升。
眼下,国内有很多类似魅族、小米这样侧重互联网模式的手机厂商,它们通过互联网渠道迅速建立了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正在逐渐成长为国产手机势力的中坚力量。但像魅族这样公开拒绝运营商的做法,业内人士认为并不可取。小品牌手机厂商如果有机会与运营商合作,最好不要轻易拒绝这艘大船,毕竟运营商庞大的营销和销售渠道是小品牌手机无法比拟的优势……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