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个人创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天使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婴儿期。不管是“不熟不投”的理念,还是天使投资机构化的趋势,都从本质上界定了天使投资也是一门生意。对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来说,成功穿越“死亡谷”是首要目标。
不是每一个项目都“非死不可”,更不是每个项目都具有Facebook潜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天使,带金币的天使来了。
天使投资人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来自创业者的身边,再远也超不过“六度空间理论”的边界。是的,他们可能是创业者的家人或某个有闲钱的“傻瓜”,也可能是创业者的哥们。用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的话说,“不要把天使投资神话了,天使投资就是凑份子支持一个朋友创业”。
这句话说得轻巧,却也饱含着浓烈的悲壮气息。在“2012首届中国天使投资人大会”上,雷军再次宣讲他的理论,并笑谈“天使投资最核心的理论就是六合彩”。
如果你对此坚信不疑,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表明你缺乏幽默感,二是意味着你可能就是那个富有的“傻瓜”,有进入天使投资界的资本。
“不熟不投”背后的逻辑推理
兰亭集势董事长兼CEO郭去疾自称是一个“偶然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他是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也是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特别助理。
2006年的某一天,他和李开复一道去广州出差,在酒店里他给徐小平打了一个电话,聊起自己要创业的事情。按照他的说法,徐小平并没有“完全听懂”,但答应投资,还讨价还价了一番,“五万美元行不行?”郭去疾一口否决,必须是十万美元。徐小平二话没说,十万就十万,第二天就让司机把钱送过去了。
在郭去疾看来,如果徐小平当时有所犹豫的话,他可能就不会创业,而继续做自己的高管梦了。
不过这个“如果”并不成立,因为徐小平是动“真格”的,他在投资判断上非常感性,如果创业者能够打动他,即便自己没听懂,即便不认识,他也敢砸个几十万过去。
以域名投资闻名江湖的天使投资人蔡文胜也颇有此风。早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对草根创业者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投资风格,很多项目往往还没签合同,钱就已经打给对方了。这也算是投桃报李吧,当年IDG投资他的265.com时,他的商业计划书也还没起草呢。
但还有不少天使投资人希望投资熟人。
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就说过,自己只投两类项目:“一是前腾讯员工创业的项目,二是业界朋友和熟人推荐的项目。其他的项目连看都不看,直接给我们发邮件,也没用。”
在天使投资界,雷军关于天使投资的三大“戒律”可谓如“雷”贯耳。这三大“戒律”,前两条是对创业者而言的,一是“不熟不投”,二是“只投人不投项目”;第三条是自律,“帮忙不添乱”。
不过,不管是“前腾讯员工”还是“不熟不投”,实在都有深层用意,并不是说他们就瞧不上其他的创业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投资“熟人”可以规避一些道德上的风险,而且,“不熟不投”并不等于熟人就一定会投。同时,雷军也强调,“熟”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投熟人,只投熟人的熟人,不超过两层关系”,二是“只投熟的行业”。因而,“不熟不投”其实是“提高成功率”的一个策略。
同样,第二条“只投人不投项目”也是出于投资成功率的考虑。在接受网络导报采访时,雷军说自己“一次只投200万元,我觉得就是选择一两个点,用这种方法逼迫你聚焦,逼迫你把所有点放在这儿,这样才有爆发力。”
通常情况下,雷军会向被投资的创业者“提一个小要求”,“我投资你四年时间,投资200万人民币,如果第一个公司砸了,第二个公司我也有份,继续投你200万,在这四年里面干的事情我都有份……方向不合适没关系,早死早超生。”但如果还是没有成功,“说明你不适合创业,只适合出家”。
机构化趋势明显
既然投资熟人和熟悉的行业都是出于成功率的考虑,那么,显而易见,对天使投资机构来说,投资前是否和创业者熟悉无关紧要,关键在于项目是不是靠谱。
“天使湾”是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天使投资基金,它宣称要“以开创性的投资帮助创业者”。即从表面来看,这种“开创性”至少也有两点:第一,公开核心投资文件,接受创业者的监督,“绝大多数创业者是第一次接触此类文件,我们不愿意在这方面占创业者便宜。更不愿意做一个趁火打劫的投资者”;第二,在线即可申请,其中种子投资20万元,“只要有创业团队和创业设想即可申请”,天使投资50-600万元之间,“有团队、有产品即可申请”。
尽管投资是一件十分商业的事情,但天使湾创始人庞小伟还是用他奉献给诗神的妙笔向创业者致敬:“我们充满才华,笃信代码改变世界;我们倔强,我们百折不饶;我们爱互联网,我们叫创业者……”然后是同样充满激情的表白:“天使湾能帮助你什么?给你一笔足够开发网站的费用,给你……给你……”
庞小伟说:“不在意你有没有准备所谓的商业计划书,与其给我们漂亮的商业计划书,不如给我们粗糙的DEMO(指创业展示)。”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我们标准化投资流程,提高投资效率;也有助于创业者及时了解我们的评估进程。”
也许这就是天使投资机构的优势所在。
“机构”其实是个很笼统的说法。事实上,天使投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团队、天使投资基金、孵化器形式的天使投资、投资平台形式的天使投资,后面几种都可以归入“机构”的行列。
在美国,按照《证券交易委员会501号条例》和《1993证券法》的规定,所谓的“认证投资人”必须有符合至少拥有100万美元的净资产、至少20万美元的年收入等条件。而一个天使投资组织,一般都有10-150位成员。据悉,美国目前正式的天使俱乐部大概有150个,天使团队超过300家,成员在1.2万人以上。时下风头正劲的一家,当属保罗·格雷厄姆创办的创业孵化器YCombinator。
尽管天使投资机构化的趋势很明显,但还是应该指出,目前还算不上“大流”,而只是“小众”,因为美国的天使投资人数量,据说高达40万(也有说才26万的,估计其他14万天使都折翼了)。
不过在中国,天使投资还亟需发展。中国的富豪们似乎热衷于豪宅名车奢侈品,而对支持年轻人创业没什么兴趣,因而中国的天使投资并未形成风气。清科研究中心在《2011年中国天使投资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与美国从天使投资到中后期创业投资的完整的、流水线式的体系相比,最近几年我国VC/PE可谓风起云涌,但天使投资却尚处于婴儿期,目前的投资规模仅在5-10亿元之间。要知道,去年京东商城的C轮融资金额,是15亿美元!
机构化的好处,就是克服个体投资时经验不足、资金少、项目渠道窄等方面的缺憾,集思广益,使投资变得更为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在这个阵营中,既有深圳天使投资人俱乐部、亚杰商会天使团这样的团队模式,也有广东今日投资、创业邦天使基金等天使投资基金,以及联想乐基金等平台型天使基金……
在谈到天使投资的几大趋势时,李开复非常认可薛蛮子“各地天使投资人组建天使投资联盟”的观点,并且就操作性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成立投资委员会、大家投票,紧密型合作有助于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二是“团队能够互补,有律师、有会计,有互联网的专家……至少比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成功率要高”。
相关报道:
- 美国知名风投:传统风投10年后将不复存在2013-07-11
- 阿里出来的创业者:抹不去阿里味儿2013-06-13
- 创业者自述:我是如何经营一家3D打印公司的2013-06-08
- 知名投资人支招:创业者应该如何“与狼共舞”2013-05-13
- 创业者在起步阶段需要遵循的七大原则2013-05-06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