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讯 > 业界 > 正文

黑莓变革之路:打造BB10移动计算生态平台
2013-05-21 13:39  牛华网  尤静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语:《福克斯新闻》今日撰文称,黑莓原本寄望两款BlackBerry 10新机挽救公司业务,但效果不甚理想。不过,就算最终没能取得成功也无伤大雅,因为智能手机只是黑莓进入移动时代的一步,该公司正开辟“第二战场”,将BB10打造成为可应用于汽车、医疗各行业的“移动计算平台”。

全文如下:

去年此时,Research in Motion“丧钟”大响。

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产品阵容陈旧,而最后它展示给全世界的只是一款原型机和不断推迟新系统发布时间的通知。

短短12个月内,这家老牌手机厂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更名为黑莓,BlackBerry 10系统发布,两款新手机Z10和Q10上市,另一款名为Q5的BB10新机也将于会在今年晚些时候登陆新兴市场。

上周在美国弗罗里达周奥兰多市举行的BlackBerry Live主题演讲中,CEO托斯·海因斯(Thorsten Heins)说,“这是黑莓最成功的一年”。海因斯坦言黑莓并未重回移动行业巨头之列,不过却断言,公司正开始慢慢好转。

全新设备

黑莓将Q10和Z10称为该公司史上最成功的两款产品。事实是否如此?

高盛(Goldman Sachs)3月在一份报告中说,黑莓Z10手机在美国的销售一直“令人失望”。花旗集团(Citigroup)也公布调查结果称,多数零售商店里只会进货12-24台Z10手机。即便如此,也仅有不到5%商店里的存货会全部售光。这样的表现,实在不是“惨淡”一词足以形容的。

雪上加霜的是,市场研究公司Detwiler Fenton在4月公布调查报告称,Z10手机返修率极高,有些零售商的退货率甚至超过了销量。尽管黑莓立刻高调回应称此为“虚假消息”,并承诺Z10手机质量符合“国际标准”,此消息还是引起了业界的轩然大波。

而IDC不久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黑莓市场份额,从去年的6.4%大幅下滑至2.9%,出货量也从970万暴跌至630万,其中大部分还是“旧”BlackBerry 7设备。

当然,并非所有分析师都“看扁”黑莓。《巴伦周刊》本月早些时候援引Macquarie Capital分析师Kevin Smithen的观点称,黑莓Q10比Z10更有实力。

BGR网站也援引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Mark Sue的话说,黑莓为自己赢得了“重建业务,开发新企业/消费者服务以取代老旧的强制性服务模式”的时间。

IDC在强调黑莓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急剧下滑的同时,也承认,其一季度售出了约100万部手机。这对长久以来饱受失败困扰的黑莓来说,是一个转机。

“B”计划

当我们跟随海因斯的思路,我们发现,未来的黑莓并不依赖于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自去年世界大会上首次提及BB10开始,海因斯多次强调,这款操作系统并不仅仅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服务,它是一个“移动计算平台”。

上周的BlackBerry Live演讲上,海因斯给与会媒体传递一个思想,即“黑莓为移动而生”、“黑莓了解移动”、“BlackBerry 10为移动而诞生”。海因斯用一辆与黑莓BlackBerry 10深度整合的宾利汽车证实了以上观点。

除汽车以外,海因斯表示,该公司还打算将BB10应用于医疗行业。对于海因斯这种前瞻性的思维,IDC分析师威廉·斯托费加(William Stofega)表示非常期待。

斯多菲加说,“我很高兴看到‘平台’这一词出现,利用BB10和汽车整合的优势,黑莓将挺进新市场。当然,过渡阶段仍在继续,我所知道的是,黑莓正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并且最终会实现”。

挑战

从目前看来,黑莓仍需依靠巨大的智能手机销量来维持公司稳定。而这对现在的黑莓来说,恰恰是最大的挑战。

斯多菲加认为,在南美和亚洲等新兴市场,黑莓拥有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尽管未来艰辛,但仍能走下去。

除了推出低成本的Q5外,黑莓还宣布Messenger应用将登陆Android和iOS平台。对此,业界认为,黑莓在部分市场受到欢迎,很大一部分应当归功于“廉价”的Messenger。而在Android和iOS平台推广Messenger,似乎会降低用户对黑莓手机的热情。

另一方面,尽管与美国运营商合作的Q10会于夏末上市,但具体时间未明。短时间内,黑莓在美国市场的命运仍将交由Z10之手。

黑莓公司的股价走势似乎也印证了该公司前景不明的未来。今年5月,其股价先从11.4美元一路升至16.59美元。在还来不及高兴之时,又开始下滑,最终收于14.69美元。

5月末,黑莓将公布季度盈利情况。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黑莓 BB10 移动计算

责任编辑:尤静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