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空间度有多大?
一直以来,音乐似乎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在喧嚣的人群中戴上耳机,或者是在独处时让音乐的旋律随意流淌,所有的感受都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音乐与社交结合似乎并无必要。
但质疑的音声从未消失,也有很多人认为,分享与社交是音乐与生俱来的属性。音乐社交终归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然而,从音乐社交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似乎并非一条坦途。最早展示了音乐在社交方面巨大潜力的当属P2P鼻祖Napster,但在数字音乐盗版的洪流中,这一趋势很快即被遗忘。直到iTunes Store让人们看到了数字音乐盈利的可能以及MySpace在音乐社交领域的意外成功,才使音乐社交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通过查阅以前的资料显发现,在那段时间里,拥有一个MySpace主页成为了每一个音乐人的必需品。音乐人可以与自己的乐迷实现直接的交流,乐迷们也更容易发现拥有相似爱好的同类。通过上传音乐、创建播放列表、活跃的用户互动,MySpace似乎为音乐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像Lily Allen、Sean Kingston这样通过Myspace成名的艺人也使其平台更受到音乐人的重视。
之后,虽然Myspace沦陷了,但音乐社交的概念却传承了下来,直到今天。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音乐社交概念的火爆已是无需多言,但这依然无法掩盖其面临的艰难挑战。
2011年,虾米网CEO王皓曾做过一个主题为“虾米的社会化音乐思考”的演讲。当时,王皓明确表示,虾米不做社区。
王皓认为,人与人之间在音乐方面的交流是很少的,将音乐作为一个社区的基础是非常困难。他指出,首先,音乐是社交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社交的全部。其次,音乐本身不能引发用户长期关注与讨论。再次,用户的社交行为是有排他性的,当大部分的社交需求在一个地方得到满足后,再去寻找其他的社交产品的可能性较小。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王皓表示,虾米愿意将自身作为一个大家社交时的沟通工具,嵌入到各个社交平台上去。
目前大多数所谓的音乐社交产品,从社交功能上来看,除了基于LBS之外,只能从用户的手机通讯录或者是其它社交产品中导入社交关系,才能建立基于音乐的社交。这只是表面上为产品增添了社交元素,音乐的社交价值还未得以体现。如此的的社交关系有着极大的脆弱性,并不牢固。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网民的分享对象主要是同学、同事、亲朋好友,选择分享的用户中,90.1%会分享给自己的同学,85.7%会分享给自己的同事,71.4%会分享给自己的亲友。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分享的本质是建立在强关系基础上的基于信任的好事物的传达,而同学、同事与亲朋好友是典型强关系链的代表。
分享是人的天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普及,越来越多的分享行为正在产生。但相关数据显示,人们的分享行为更多的是发生在熟人之间。而基于熟人之间的音乐社交并不被外界看好。熟人之间的分享更多的集中在电商购物类以及生活服务类领域。
2013中国移动互联网各类别APP产生的分享量占比情况(图片来源艾媒网)
音乐评论人士陈贤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评价网易云音乐,假设网易云音乐的目标是做音乐版的陌陌,是个值得期待的方向。这同样也是其他走音乐社交之路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音乐与社交的结合的前景值得期待,但是使二者有效的结合,让用户主动地基于音乐却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相关报道: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