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O2O的三国之争:BAT首战导航入口
2014-02-11 17:03  牛华网  刘楠  我要评论(0)
字号:T|T

阿里巴巴以10.45亿美元完全收购高德的消息并没有在业内引起多大的波澜,在阿里巴巴高调发展O2O的布局中,作为移动端入口和O2O核心环节,阿里全资高德只是其中必走的一步棋。

阿里的O2O攻防之战

在移动领域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阿里试图要打破这一尴尬处境。

一方面阿里电商业务地位已经难撼,同时传统互联网端流量几近天花板,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给阿里带来更大挑战,单凭将淘宝复制到移动端是难以成就其霸主地位,阿里目前需要在电商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其业务触角。

直接收购无疑是补齐时间差最好的办法,在一段时间内阿里先后收购丁丁网、美团网、新浪微博、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等实现移动端布局,而微信在移动端的想象,敦促了阿里来往的诞生,对于移动业务的进展,阿里似乎已经逐渐从防守转为进攻。

而对于高德的全资收购,不难看出,作为O2O关键环节以及未来移动端入口,阿里势在必行,一方面一直在O2O加深建设的阿里,试图深入探索更多发展空间,为大淘宝巩固砖墙,另一方面从整个收购交易完全使用现金交易等细节就能看出,阿里此举无疑为其上市增加筹码,另外,微信以及腾讯地图、百度地图的存在也让阿里在移动O2O领域如坐针毡。

在去年5月,阿里收购高德28%股权后,双方便在地理数据、地图引擎、产品开发、商业化等多个层面展开合作。阿里巴巴将旗下淘点点、淘宝本地生活等服务平台分别引入了高德地图和导航的应用,试图建立防线。

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地图同样给予战略意义上的重视的还有百度和腾讯。据悉,李彦宏在百度大会上曾多次提到LBS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实际上,早在2012年10月百度就成立LBS事业部。

据百度LBS负责人沈丽的介绍,目前,百度地图已经从单一的出行工具成为一个生活服务平台,用户从7000万增长到如今已经突破两亿,作为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三大入口之一,继移动搜索、应用分发业务后,百度LBS也是移动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另外,腾讯在O2O领域更有不可估量的想象空间,一方面微信在支付、打车等生活领域的尝试已经给行业带来震动,另一方面腾讯地图在街景的地位更不可小觑,虽然腾讯将SOSO地图并给搜狗,但却给自己“留了一手”,以街景为依托,加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还收购一家甲级地图公司,为整个街景的拍摄备案审批速度以及内容的迭代更新提供保障。

由此可见,BAT基于地图的O2O之争的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巨头的地图之争

但有分析认为,虽然BAT分别依据自身优势发展O2O,但广义上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所以目前BAT的O2O模式只是狭义上的O2O模式,以阿里与百度为例,阿里的O2O布局是以电商为蓝图,再来规划O2O愿景,而百度则是发力LBS,基于此再发展电商等消费平台。

根据艾媒咨询统计的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地图活跃用户客户端使用分布数据显示,百度地图占有35.5%,其次是高德地图的26.7%。分析认为,百度地图精准度高,用户体验较为完善,但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导航工具来看,百度地图的前景似乎暗淡许多,糯米网的到来,可以使糯米网的团购服务与百度地图对接起来,有利于百度扩大地图业务用户规模,同时也是在商业变现上的一项探索。

依据目前行业内的O2O布局情况来看,以地图作为中间层将周边的消费场所以及优惠信息推送给用户,成为O2O的基本模式之一,不同于百度的LBS战略,阿里在2013年双十一期间,利用线上作为商品展示平台,线下试衣下单,为线下引流。

而此次全资收购高德地图,无疑成为阿里突围战中胜算较大的一次出手,不难想象,未来阿里或将借此平台将团购、打车、地图、购物等进行有效整合,LBS是目前互联网大佬必争的一个制高点,百度地图紧随其后,微信5.0中也结合了街景等地理信息。

相比较下,腾讯应该是在地图环节存在薄弱的,阿里凭靠收购高德地图巩固了自己的O2O战线,在这条战线上,存在社交、支付、地图、商家资源这几个战场,阿里在支付上领先,腾讯在社交上占优,收购地图是扩大优势,而商家资源目前两家不相上下,还在争夺。

无论是微信、支付宝、地图,都可以作为平台级的东西,以这个平台为依托,丰富线上线下资源,然后作为其他平台的互补,这是未来的趋势。阿里收购高德地图就是想完善各个平台级产品的漏洞,因此阿里的动作一定会在支付宝,微博,淘宝等客户端上借用地图的位置信息优势,推广商家,同时在地图上丰富购物。

结语:

今年BAT 三大巨头在地图上大做文章,未来O2O 将有巨大市场价值:腾讯以微信为基础,结合地图,打造平台;阿里巴巴收购高德之后,打造淘宝生活前;百度以百度地图地图为平台,结合团购、预订、导航等一系列功能,打造本地生态系统。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O2O BAT

责任编辑:刘楠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