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评论 > 正文

可穿戴设备将面临诸多挑战:设计和生态系统的建立
2014-03-24 16:00  牛华网  巧艳 编译  我要评论(0)
字号:T|T

1

导语:芯片制造商ARM在移动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它还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抢占了先机。目前,ARM针对可穿戴设备所设计的低功耗芯片已经被众多的小工具所采用,其中包括谷歌眼镜,FitbitNike FuelbandJawbone UPPebble智能手表。

以下为文章全文:

相较于智能手机设备,可穿戴式设备的功能可以说是相当有限。但是,可穿戴设备市场中仍然存在很多复杂的挑战等待克服。

ARM芯片部门的副总经理Noel Hurley表示,为了使得性能和电池寿命最大化,可穿戴设备应该使用专门定制的处理器和软件。

近日,国外科技网站Techradar针对2014年可穿戴科技的发展采访了Hurley,以下就是采访内容:

提升性能

TechRadar Pro:可穿戴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就性能和电池寿命等方面而言,未来几年所带来的最大改进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Noel Hurley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成熟,有大量的公司目前正在将装备有“现成”芯片的不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推向市场。

随着市场开始逐步成熟以及产量的增加,针对可穿戴设备推出定制化的芯片和软件将会变得更有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会在电池寿命,性能和功能方面取得重大的胜利。

不可避免的,现成的解决方案并不足够节能,因为它们是针对完全不同类型的设备所设计的。

截至目前为止,许多智能手表都是将Android放到了现成的智能手机芯片中,然后将这些放到手表的外壳中再推向市场。

TRP:但是,可穿戴式设备正在获得更多的关注,对于那些想要在市场中打败竞争对手的厂商来说,使用现成的组件难道不是一种“必要的罪恶”吗?

NH:我认为这是各种因素的组合,部分是因为要获取外界的兴趣,但是我认为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许多公司都正在进行实验,将不同的解决方案带向市场。

他们在测试不同的技术,概念以及想法,并且也在不断地汇集信息。当前,谷歌的工程师们正在从谷歌眼镜的概念中获得伟大的反馈意见,来了解哪些方案是行得通的,哪些是行不通的,未来将如何推动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智能手表厂商和健身设备厂商也是如此,他们都希望通过推向市场的产品来测试消费者的喜好。

TRPARM是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定位CPU的供应的?

NH:如今,市场中大多数的可穿戴设备所采用的都是我们的芯片,我们在市场中拥有海量的处理器解决方案,因此我们拥有良好的市场地位。

大家都在实验,他们正在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从在腕带中放进一些非常简单的传感器,到把智能手机引入到用户的手腕中。

我们跨越了整个缺口和中间的许多解决方案。因此,对我们来说,就当前的处理器技术而言,重点应该是集中精力设计出不同的用例。

TRPARM广泛的产品组合是否有能力满足可穿戴设备厂商的需求?

NH是的,特别是涉及到那些总是需要开启传感器的设备。例如,如果我需要一个计步器,例如Fitbit One,由于它需要记录佩带者走过的步数,因此需要一直保持开启状态。考虑到这一点,设备中处理器的功耗就需要被调至最低,因为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然而,一旦用户开始与设备进行互动,想要看到其中所记录的数据,那么当然需要持续更改状态,通过一个更快的处理器和更高的能耗去传递服务和体验。你将会在这些状态之间持续地来回切换。

控制状态

TRP:控制这些状态的软件有多重要呢?

NH从两个方面来讲它们很重要。与设计系统级芯片(SoC)一样,设计处理器也是很昂贵的。我可以花费数千万美元设计一个新的处理器或SoC,只是为了能够把能耗减少10%。同样的,我也可以在数周内精心设计一个软件去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是其一。

其二是智能和软件对使用情况的管理,以及控制系统的哪些部分需要在哪些状态下工作。例如,只需要在显示屏上显示所行的步数需要何种性能水平?或者如何进行完整的网页浏览?

在ARM,我们根据用户不同的使用情况,以及针对软件和系统要素如何管理这些功率和性能配置去展开工作。对我们来讲,这是一个关键的领域。

TRP:谷歌最近发布了智能手表操作系统Android Wear,他们为什么不坚持使用完整的Android系统呢?

NH:软件社区和系统公司正在为“如何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况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而努力,这是令人鼓舞的。Android Wear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今,许多的智能手表运行的都是完整版Android操作系统,但是仅仅是为了驱动一块分辨率有限的显示屏。因此,对于用户的智能手表需求来讲,Android的有些元素有些太大,太臃肿了。

如今的许多智能手表都采用了完整版的Android系统,但只是为了驱动一块分辨率有限的显示屏。因此,Android的某些元素对于用户的需求来说有些太大和太过臃肿了。换句话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精简大量的内容之后,Android依然能够向消费者传递想要的体验。

对于智能手表设备而言,完整版的Android操作系统不但体积臃肿,而且耗电快,效率低。

当我拿到一个给出了显示屏尺寸,传感器类型,环境类型和性能水平的用例之后,我就可以剥去大量复杂的元素,并针对这些用例打造最高效的软件和硬件。

TRPAndroid Wear与谷歌的语音服务进行了深度整合。你认为我们还会看到更多这样的东西吗?

NH:由于才刚刚发布,因此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具体的评论。但是,很明显,可穿戴技术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和增强现实有关的,这也是谷歌眼镜所要表达的概念。同样的,Android Wear也在试图把数据和云服务与硬件平台整合在一起。

生态系统的冲击

TRP应用程序可能会推动智能手表的普及,但是API在允许开发者建立生态系统上面有多重要?

NH:我认为,如果你打算推出一款可穿戴设备,那么你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硬件,而且还应该思考如何围绕这款设备去建立一个生态系统。

这需要你去思考如何鼓励开发者为你的硬件来编写应用,因为我认为,通过与许多创造性的软件开发者沟通,你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

这与游戏机进入市场的方式很类似。在获得首发应用支持之后,你还会想要开发者为你的平台创建更多的应用程序。

当你观察过诸如Pebble这类产品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认为,那些试图封闭自己平台的厂商,正在丢掉和开发者以及消费者沟通的机会。他们的目标应该是试图围绕自己的平台建立某种程度的热忱。

TRP:如果一个平台和开发者一同起飞,那么就会得到非常强大的结果……

NH毋庸置疑的。几年前,有一款在各方面都非常神奇的设备问世,它的创造者只不过是拿来了一个附带显示屏的圆球,并在其中加入了一个蓝牙无线电芯片和几个彩色LED,然后为它公开了API

随后,有很多的开发者针对这款设备编写了iPhoneAndroid应用程序,让这款设备可以用来玩游戏。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这款设备是非常简单的。通过编写API,他们可以改变球上的颜色,并根据你控制它的方式来开发游戏。原本,这款设备会是只有一款应用的普通小配件,但在开放API之后,围绕着这个简单的设备出现了大量的游戏。

TRP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可穿戴设备加入更多的传感器,能让开发者更多地去利用它们?

NH:是的,我很确定,更多的传感器会带来创造和创新。在开放的API和应用程序商店的配合下,我认为你将会得到创新,而这将会保持消费者的兴趣。

TRP:可穿戴设备的物理形状会影响其内部使用的组件吗?很多智能手表采用的是矩形屏幕,但是Moto 360采用的则是圆形屏幕。

NH:这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处理器方面来讲,这并不是必要的,但在图形方面的确如此。当前,大多数智能手机采用的都是矩形显示屏,尺寸大小也是特定的。

我认为,我们将在可穿戴领域看到更多奇特的外形设计,对比度,可弯曲显示屏和屏幕技术。当然,这对于图形处理和相关的软件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如今,屏幕不再都是矩形,而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所以相关的软件必须调整去适配不同的对比度和屏幕技术。

所以说,这的确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图形方面,对处理器方面的影响则不大。

未来发展

TRP可穿戴设备的日渐普及会对ARM更新Cortex-M系列处理器的时间表产生影响吗?

NH:我认为可穿戴设备正以自然的速度增长,但是想要变得与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可穿戴设备还有一段路需要走。未来,可穿戴设备厂商还要关注一下数据安全性。

当前,厂商一般会每隔69个月对其智能手机进行更新,但是我认为可穿戴设备的更新周期不会这么短。一般来讲,我们的处理器会每隔一两代可穿戴设备的更新,进行一次更新。

TRP可穿戴设备对于医疗保健行业产生怎样潜在的影响?你说血压传感器难以实现?

NH血压有点难以捉摸。在医疗领域,血压和心率这些健康治疗的测量,都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如果能够以不那么麻烦的方式测量血压,我认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此外,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更好地监控病人,这意味着你可以把病人接回家中休养。这在医疗行业中会形成自己的优势,因为住院的费用很高,而且病人会讨厌医院的伙食和环境,无法安心入睡。

TRP:可穿戴设备将于何时被企业消费者接纳?

NH:一般来讲,科技产品都是首先拿下消费者市场,然后再去攻陷企业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穿戴设备将会被企业用户所接纳。(许巧艳)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设计 生态系统

责任编辑:许巧艳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