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商业模式?
作为一家游戏厂商,蜗牛移动的野心似乎不会局限于移动通信行业。此前,蜗牛与TCL合作推出了TCL idol X+手机中植入定制软件蜗牛商店和开机画面。在手机中植入蜗牛元素,不仅仅是加码移动业务那么简单,而是与“手游虚拟运营商”有关。
如果将“免”策略放入免商店中,则可以看出一丝端倪。手机用户从“免商店”下载游戏将免除流量消耗的费用,这其实是一种应用分发模式,用户从“免商店”下载游戏以及玩游戏,都无需支付任何流量费用。蜗牛移动的目的就是虚拟运营商的身份聚拢用户,从而吸引游戏开发商入驻,从而跻身于国内的顶级手游分发商。
而补贴免卡的关键就在于此。蜗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游戏,其海外用户已经有1亿规模,此次通过“免”卡,免除大部分游戏流量,吸引移动用户入驻“免”商店,而最终依靠“免”商店盈利。据悉,在平台招商方面,蜗牛提出“三七”的分成比例,将70%的利润让渡给游戏开发商。也就是说,流量经营最终仍是要为手游产品服务。
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已经在虚拟运营商中通用。比如“苏宁互联”,苏宁目前已拥有1700多家门店和至少8000万的真实会员客户群,连锁网络深入三四线市场,而在线上,苏宁目前还有云应用商店、苏宁云阅读等产品上市;苏宁方面曾表示,苏宁将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实现会员客户业务的整合,会员卡号或许就成为手机号码、邮箱号、易付宝账号,可以实现门店、线上消费手机账号支付。
而在迪信通的规划中,虚拟运营商是迪信通瞄准“线下转售第一”目标的捷径。基于这一目标,迪信通借助移动转售,全面实施CCCT战略转型,包括云服务、内容服务、渠道多样化、终端建设。公司创始人刘东海表示,迪信通将在细分市场发力,推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服务。
蜗牛移动之所以敢推出“免”品牌,主要是在盈利模式、目标用户以及资源都与三大运营商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在语音、流量之外,蜗牛的业务与运营商有很大的互补性,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开展移动转售业务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传统业务,扩大自己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
而这种B2C模式也将会重塑移动通信领域的价值体系。各大虚拟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逐渐深入,新兴的服务模式也会层出不穷,在4G、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有足够多的细分机会,而这种新服务模式将会让整个电信市场从业务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身份转变。
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蜗牛移动的手游虚拟运营商一旦形成趋势,将会在游戏领域掀起新的潮流。不过,在前有腾讯后有阿里巴巴的情况下,蜗牛移动能否确定优势,现在还很难说。
相关报道:
- 流量免费背后转移支付 急圈移动端用户2014-04-18
- 虚拟运营商抢跑:夹缝中求发展 实现差异化2014-04-17
- 虚拟运营商新玩法:可随时根据需求更换套餐2014-04-16
- 虚拟运营商大起底:透视骚动背后“虚”与“实”2014-04-16
- 虚拟运营商流量不清零吸引用户 盈利待明2014-04-15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